纵横东欧的波兰翼骑兵
伴随着波兰历史小说、游戏的流行,原本作为波兰人本国文化象征的翼骑兵也在网络世界广泛流传,成了很多人对波兰的第一印象。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翼骑兵的前世今生。

波兰坐落在欧洲的中心,中世纪时期它的西边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东部则是孕育过众多游牧民族的南俄大草原,这使得波兰人的骑兵队伍中,既拥有西方式的铁甲骑士,也拥有东方式的轻装骑手。

其中塞尔维亚人的胡萨尔骑兵便是波兰轻骑兵中的翘楚,他们基本不穿盔甲,只依靠一面叫作"巴尔干"的不对称大盾来防御,武器则是一支轻矛,虽然正面作战能力不如重装骑兵,但轻装上阵让他们来去如风,作战灵活,能够很好地完成侦查和突袭任务。

近代波兰军队受到塞尔维亚的影响,开始出现大量“胡萨尔”式的轻骑兵。但随着波兰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激战,波兰军队发现,土耳其的骑兵盔甲虽然相比全身钢板的西欧重装骑士要弱一些,但足以覆盖胸口、腹部等要害部位,让不穿盔甲的胡萨尔与他们作战,实在是强人所难,于是波兰的胡萨尔们选择让自己变得重装化,开始给自己装备上能够保护胸口和手臂的盔甲,从而加强自己的正面作战能力。

当时在东欧,有一些游牧民族喜欢给骑手背后带上羽翼状的装饰品。一些胡萨尔骑兵们觉得这样十分威风,于是自己也使用了这样的装饰,这些骑兵也因此被称为带翼的胡萨尔,这也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翼骑兵了。

1576年特兰西瓦尼亚王子斯特凡·巴托里被波兰贵族推选为波兰国王,他下令统一了全国骑兵的装备,让全体翼骑兵们不再使用巴尔干盾,换装金属半身板甲,这种盔甲仅能保护胸口和手臂,防御面积远不如中世纪晚期的全身板甲,但可以在不增加盔甲重量的情况下,换取要害部位的盔甲厚度。

武器方面,翼骑兵们使用一种特意加长的长矛作战,这种长矛长度高达5米以上,大部分欧洲骑兵的长矛长度仅仅只有3-4米左右。但因为这种长矛太过修长,为了减轻重量,只能挖空长矛中间的木头,结果导致这种长矛非常脆弱,杀伤力远不如普通的长矛。在1627年和瑞典人的一次战役中,有一名瑞典军官被三根以上的翼骑兵长矛击中,但这些长矛都因为撞到他坚硬的盔甲而折断。不过虽然这种长矛对身穿重甲的敌人难以造成伤害,但惊人的长度能够给与对手极大的心理震慑,从而让齐心协力的敌人变成一团惊慌失措的散沙。如果在骑枪折断后,对方仍未后撤,翼骑兵们则会使用马刀或长剑劈砍、刺击对手。

中世纪波兰骑兵们还会在马上使用弓箭,但16世纪后,欧洲骑兵开始在马上使用手枪作为远程武器。波兰人装备手枪比欧洲其他国家要慢很多,但巴托里国王统一翼骑兵装备的命令中,要求每一名翼骑兵都要携带一支手枪。这使得波兰人更新武器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翼骑兵的装备中最能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背后的翼饰了,这也是他们名字的由来。很多人猜测这种翼饰可能有着特殊的作战用途,但这种翼饰实际上只是一种用于炫耀的装饰品而已,并无特殊作用。我们甚至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说明那个时代的翼骑兵在作战时也会佩戴它。

不过对士兵们来说,穿得帅气本来就能提振精神,而这种独特的装饰也能宣告敌军,自己便是波兰军中最强大的翼骑兵,从而引起敌人的恐慌。因此翼饰从心理战的角度来说,也并非毫无作用。

翼骑兵的组织形式保留了中世纪的传统,国王为联队队长签发“征召信”,队长自己召集同伴,让他们一起来参军服役。

国王只支付翼骑兵装备花费中的一小部分。连队长在组建连队的时候需要自己出钱购买战马、长枪,军服等物品,骑士也要自己购买武器。

这笔钱价值他们数年的工资,因此只有大贵族才有可能担任联队队长。他们花这样多钱为国王组织军队,是希望能在战场得到国王赏识,以获得更高的官位。

翼骑兵作战,主要是依靠快速、勇猛的冲锋来撕裂敌人的阵型,之后的追击任务则交给其他轻装骑兵。波兰最强盛的时代,翼骑兵和瑞典、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军队都进行过战斗,很少有军队能抵挡他们的冲锋。

但翼骑兵出现的时代,已经不再是骑士主宰战场的中世纪,以长枪兵和火枪手为主的步兵方阵才是那个时代战场上最先进的力量。同时期西欧各国早已不再以骑兵作为主要兵种,就连军队中的骑兵都很少使用长矛。波兰周边的邻居科技相对落后,因此比起他西面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军事技术相对落后,这才使得翼骑兵用了用武之地。

可随着周边国家军事技术的进步,翼骑兵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时代,只能无奈地走向落幕。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