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379年(东晋太元三年,前秦建元十四年),在湖北襄樊发生了一场争夺僧人的恶战。前秦以十万大军占领樊城,猛攻襄阳。东晋守军以死力敌,连城中妇女也上了前线。最终,僧人被前秦抢走,战争结束。前秦皇帝苻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东晋守将朱序当了俘虏,留下了一堵值得纪念的“夫人城”。
晋帝诏褒高僧 秦帝大军相请
公元365年(东晋哀帝兴宁三年),高僧释道安为躲战乱,率400余僧徒自陆浑(今河南嵩县)南下襄阳,在襄阳建檀溪寺。在这个相对安定的环境里,释道安用儒家文化注释佛经,创六家七宗之首的“本无宗”,作成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综理众经目录》,制定僧尼规范,开中国僧姓释氏,发扬四海一家的真精神。诸如此类,均属佛门首创。经大文人、东晋别驾从事史习凿齿的推荐,东晋孝武帝下诏书褒扬释道安,称释道安“居道训欲,徵绩兼著”,令“俸给一同王公”。而前秦皇帝苻坚也知道释道安的名气,却苦于得不到释道安。他不只一次地对他的大臣说:“襄阳有位释道安法师,简直不是凡人,而是神器!有什么办法能使他来到我这里?”苻坚提的问题,在大臣中成了热门话题。但是,谁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最后,苻坚自己拿定主意:晋以我为敌,如果以礼去请,晋肯定不会允许。用武力虽是下策,但只有这一个办法。
苻坚主意已定,当即派遣大将苻丕统领十万大军,进攻襄阳。十万大军去抢一个人才,比占领一块地盘要困难得多。所以,大军临行前,苻坚交待苻丕:这场战争,对外宣称是为夺取肥美土地襄、樊、沔(古称汉水上游为沔水)而战,实际上只要能争夺到释道安就可以了。
道安以退为进 朱序以僧护身
苻丕大军行进迅速、秘密。当他们渡过黄河,进逼到新野(河南古城,与湖北襄樊接壤)的时候,襄阳太守朱序才探得苻丕进攻襄阳的消息。这时,朱序首先想到的是保护释道安。他一方面备战迎敌,一方面派人到檀溪寺通知释道安离开襄阳。
释道安听到这个消息,细细地谋划了一番。他想的是利用这个看似逃走的机会,以退为进,把他的徒弟分散到长江流域去,在更广阔的地域传播佛教种子。释道安把徒弟们一批一批叫来,让法遇、昙冀、昙徵率一批师兄弟到江陵长沙寺;让僧辅、昙戒、道玄率一批师兄弟到上明东寺;让慧永率一批师兄弟到庐山西林寺。正当释道安筹划着自己与徒弟慧远等南渡长江的时候,朱序已派兵控制了檀溪寺。
原来,朱序已探听到苻丕进攻襄阳完全是为了争抢释道安的内幕消息。他觉得自己守土有责,只能死守襄阳城。这时,他的僚属向他献计:“秦兵是不会害道安法师的,有道安法师在,秦兵也就不会害剌史了。”朱序觉得这话有理,便派了一队人马到檀溪寺,不让释道安离开。苻丕大军兵临樊城,并在上游渡江,步步逼近。朱序感到情势危急,便很快又挟持释道安进了襄阳城内。
襄阳夫人筑城 伯护暗地通秦
苻丕的军队在檀溪寺扑了空,料到释道安一定是被朱序藏进襄阳城太守衙门里去了,于是把襄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朱序也调集了全部兵力死守。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到城墙上巡视。韩氏在巡视中发现,秦兵最容易从城西北角攻破,于是“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20余丈”。城中兵民谓此城为“夫人城”。不久,秦兵果然从西北角发起猛攻,守城将兵虽然顽强抵抗,但老城墙仍被秦兵攻破。朱序将兵很快退至韩夫人新筑之“夫人城”,坚守御敌。苻丕屡攻不破,又因粮草将尽,只好下令退兵。
秦兵退得较远,朱序估计其不会很快再来,劳累懈怠,守备不谨。这时,襄阳太守衙门出了内奸,督护李伯护秘密将这一重要情报告知秦兵,苻丕军队趁虚而入,李伯护充当内应,很快将襄阳城攻破。苻丕俘得释道安、习凿齿、朱序,大胜而归。
苻坚庆得人才 道安安心传教
苻坚派十万大军攻打襄阳,战利品就是释道安。当苻丕偕释道安朝见苻坚时,苻坚立即走下殿来,扶起释道安赔礼,并把释道安安置在长安(今西安)五重寺里,任由他招收门徒。此前,释道安已将几百门徒“撒播”在长江流域,在南方传播佛教。因此,此时他已没有顾虑了,正好可以在黄河流域施展才华。
苻坚对释道安恭敬至极,对释道安的修持和学问,更是佩服不已。苻坚对仆射权翼说:“朕以十万大军攻下了襄阳,却只得到一个半人而已。”一人是指释道安,半人则指习凿齿。苻坚还下了一道诏书,令所有的文武百官,如果有不了解的事情,都要去请教道安法师。他本人出外游览,也要释道安坐他的车子同行。释道安得到苻坚的护持,使长安成为北方佛教的译经中心。他门下弟子甚多,他们各自承受释道安的风范,分散于各地努力从事传教的活动,对佛教的传播贡献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