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各国军队为了达成行动隐蔽性,普遍利用人造烟幕作为达成战术突然性或者减少战斗损失的手段。烟幕可以掩蔽己方部队的位置或者使敌人产生错觉。之所以要积极利用烟幕,原因在于随着火炮和机枪火力急剧增长,交战各方损失惨重。综合来看,烟幕的使用规模在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前线,以及巴勒斯坦地区尤其显著。
1914~1915年冬天,印度骑兵使用发烟花炮成功地制造出了烟幕效果。从1915年9月开始,在协约国发动第一次化学武器打击时,烟幕的使用规模急剧扩大。
1916年底,炮兵连弹药基数里的烟幕弹数量明显增长。但是一直到1917年4月阿拉斯地道战之后,协约国为了掩护步兵进攻而进行炮兵徐进弹幕射击时,烟幕弹占弹药总数的比例才达到18%。在法国斯卡尔普河以北地区活动的第9师,因为烟幕的帮助损失相当轻微。第15师奉命进攻斯卡尔普河南岸,但是攻势受到敌人迟滞,而且该师右翼受到对岸猛烈的机枪火力压制。第9师炮兵连借助烟幕弹使位于第15师左翼对面的敌人成了睁眼瞎。第9师趁机悄无声息地向前运动增援第 15 师。
烟幕弹的数量逐渐增加,供步兵用的烟幕手榴弹也出现了,制造的烟幕甚至可以掩蔽大型坦克兵团。1917年11月20日,盟军在法国康布雷市附近发动的战役期间,在可以观察进攻方右翼的高地前面设置了长达4个小时的烟幕。10天后,德国人也在战役进行期间成功地释放烟幕,实施了一次反突击。当天,德国人还派遣飞机投掷了烟幕炸弹。
作战烟幕的使用方法各式各样。有时把气体和烟幕混合起来,有时使用纯烟幕。烟幕有时单独用,有时在步兵进攻前使用。烟幕在佯攻、掩蔽进攻阵地宽度时广泛使用。如果需要在敌人眼皮底下把渡河通道掩盖起来,烟幕的作用无可替代。
尽管烟幕通常在进攻时使用,但也有用于防御的例子。1918年6月,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强渡皮亚韦河撤退时,其侧翼在蒙泰洛附近遭到意大利军队的攻击。如果奥地利人不用烟幕的话,其遭受的损失会大得无可比拟。
德国人在袭击英国东海岸时也在海上广泛使用烟幕。他们使用了投掷到船舷外的专用发烟器或发烟盒。从1916年年底起,商船开始使用烟幕发生器,以保护自己免遭敌方潜艇袭击。各种各样的烟幕使用手段大大减轻了船舶迂回机动的负担。
烟幕是成功封锁比利时城市泽布吕赫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利时西部港城泽布吕赫濒临北海,凭借往来英吉利海峡的渡轮,与英国多佛港保持着海上交通。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泽布吕赫在一战第一年即被德军入侵变成一座军港。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终于招致英军对此地的海上突袭。1918年4月23日,英格兰传统的圣乔治纪念日,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从多佛港出发,同时奇袭泽布吕赫和奥斯坦德,拉开了行动的序幕。
这一行动的初期作战方案是海军上将培根制定的,但“主因是获得良好烟幕效果的难度太大”而曾被否定。在准备此次行动期间,英国多佛甚至建立了一座专门的工厂,其主要任务是研制使用烟幕的方法。英国人甚至声称在试验中制造出了一种可以持续3昼夜并且造成导航失灵的烟幕。 1918年4月23日,封锁泽布吕赫的行动正式开始。德国炮兵连所处的2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被漫天烟幕笼罩。烟幕战术成为海上战术行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设置烟幕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海上主要是安放在船舶和气球上的发烟器、专用发烟船、投到船舷外的发烟浮标;陆地上主要是发烟器、发烟花炮或发烟盒、手投和枪投发烟榴弹、各种口径的烟幕弹。但是发烟器和发烟花炮因为体型过大、分量过重,因此枪投发烟榴弹效果最好。借助红磷、稻草、干草、涂上树脂的木桶和干木头等燃烧也可以临时设置烟幕;空中则主要是航空兵投掷烟幕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法国战场也曾经广泛使用发烟弹药。1918年9月18日,在英国第4集团军的防线上,盟军飞机与坦克协同行动,借助烟幕弹使德国人的反坦克炮兵部队活生生变成了 “瞎子”,促成了坦克进攻部队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