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玄岳”武当山

1552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明嘉靖皇帝特意手书“治世玄岳”四字,它标志着武当山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做“天下第一名山”。

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山。武当山因为明皇室的尊崇而达到巅峰时期。

“大礼议”风波

1524年,刚刚即位3年的嘉靖皇帝赐给武当山一件五色瓷雕圣牌。圣牌正中间“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9个紫色大字熠熠生辉,圣牌正下方一日高悬,双凤在瑞云中展翅飞翔。同时,圣牌两边各饰有两龙,均用龙口亲吻着圣牌。15岁即位的嘉靖此时整整18岁,这个少年天子想向玄武神祈求什么呢?

其实,早在3年前,年少的嘉靖皇帝刚刚登基时,便急忙派人到武当山祭拜玄武神。在他的心中,如果不是玄武神保佑,自己可能会作为亲王在湖北终老一生。然而,命运中的一个偶然,让他一夜之间从亲王变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嘉靖皇帝朱厚熜从亲王的位置上被选拔为皇帝继承人,对他来说是没有想到的一件事。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儿子,而且在盛年就去世了。作为一个亲王的继承者,突然成了皇帝,朱厚熜既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他必须要通过什么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奇如是说。

1524年2月,武当山也似乎感受到了来自京城的寒意。这个冬天,满朝文武大臣中嘉靖最为信赖的首席大学士杨廷和忿然离去。事情的起因源于嘉靖执意要把自己已经离世的父亲由亲王抬高为帝王,史称“大礼议”事件。这在以礼法刻板著称的明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从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遵从祖制成了皇室子孙的根本法则。如今,一个在皇室中毫无根基的少年提出了一个让满朝大臣愕然的想法。再三劝阻无效后,杨廷和的辞官离去让君臣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的状态。

史书记载:当时,朝中215名重臣在紫禁城左顺门,跪伏恸哭。嘉靖皇帝大怒,下令将134人投入狱中,86人待罪。事后,嘉靖又将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的180人廷杖,17人先后因杖责而死。

在这个时候,嘉靖把目光投向了武当山,这座大山在经历了一个寒冬后,正开始万物复苏。3个冬去春来,几年的宫廷磨砺已让嘉靖皇帝慢慢成熟起来。面对朝中重臣几乎一致反对的局面,年轻的嘉靖皇帝并没有丝毫的退让。在决策的关键时刻,他派人给武当山送去了一个圣牌。最终,“大礼议”风波以嘉靖的胜利告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奇认为:“朱厚骢把他在这个斗争中的精神寄托放到武当山,放到道教这个方面,也是说明他当时的一个需要,需要精神的支持和他自己信仰的支持。”

武当山,嘉靖的精神支柱

距今500多年前的1507年8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这一年,湖北安陆州兴王府内的桂花开得格外绚烂。兴献王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出生,恍惚中,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重阳真人告诉他,他家将会降生一个很了不起的孩子。在道长的指点下,兴献王给这个孩子取名朱厚熜。兴献王此前有过3个孩子,但不幸的是,这3个孩子都在幼年夭折。所以,兴献王深信,这个孩子是重阳真人的转世,是神灵对自己的恩赐。自幼体弱多病,又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朱厚骢从小就被家人宠爱有加。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兴献王每年都会带他祭拜玄武神。从小耳濡目染,朱厚骢对武当山玄武神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

1522年5月,朱厚熜登上皇位,改年号为嘉靖。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到明朝的国君,他深信自己的成长一直是在玄武神的庇护之下。正因为此,1524年,孤身面对满朝文武大臣责难的朱厚骢几乎没有迟疑,便选择了向玄武神求助,并最终以自己的意愿行事。

从风浪中走过的嘉靖大权在握,他开始考虑另一个困扰着历代君王的问题。此前,明代帝王大都英年早逝,后嗣较少,这显然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堂兄正德皇帝31岁盛年无嗣驾崩,更给嘉靖投下了不祥的阴影。1526年,已经20岁的嘉靖仍然没有一个儿子。于是,他又一次想到了武当山的玄武神。

“嘉靖皇帝就是因为自己的堂兄没有子嗣,才得以做了皇帝。如果他也没有子嗣,那么面临的结果就跟他的堂兄是一样的,这个对他来说是很害怕的事情,因为这样,别人也会重立自己的体系,他辛辛苦苦为自己的生父、生母与诸臣进行的‘大礼议’争斗就付之东流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商传说。

1526年2月,武当山净乐宫举行了持续7个昼夜的“罗天大醮”,这是道教最高级别的斋醮科仪。为求子嗣,嘉靖皇帝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了神灵。史书记载,此后,嘉靖及其皇后、嫔妃在武当山的求子大醮多达10次。

在等待中度过7年后,嘉靖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大喜之下,他对玄武神的奉祀变得更加虔诚,成为继永乐皇帝之后最为虔诚的崇奉者。他在位45年间,共为武当山下圣旨140道,朱厚熜也成了大明王朝中为一座山下圣旨最多的帝王。

明代,历代皇帝一直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并把玄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自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山以后,明皇室对玄天上帝(玄武神)的奉祀绵延不绝,未曾中断。位于武当山金顶的灵官殿,大概最能体现明代皇帝对这座仙山的厚爱。从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将玄武神奉为“护国家神”之后,每一位新皇帝即位都要遵守祖宗定制,遣官到武当山致祭玄武大帝,以告谢神灵。“佑我家邦”便是帝王们对玄武神表达的共同祈愿。从永乐到嘉靖的100多年间,历代帝王为充实家庙,御赐山武当神像、供器不计其数。在这些供器中,其中就包括嘉靖特意为武当山铸造的莲花宝瓶。登基以后,他对武当山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而对于朝中事务,嘉靖皇帝已渐入佳境,他像一位高明的驭手,坐在高高的驭座上,熟练地操纵着手里的缰绳和鞭子。

重修武当,以表心迹

1552年,朱厚熜效法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举,在修建北京城外城的同时,耗资9万多两白银,调遣工匠夫役近10万人重修武当山。一年后,重修工程全部结束。嘉靖皇帝特意为武当山敕建了一座石牌坊,并手书“治世玄岳”4个字。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仿木石结构建筑,被称为仙界第一关。嘉靖皇帝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标志着武当山道教被提到了兴邦治国的高度。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育成说:“按照过去皇家的典章制度,皇家的典祀当中要祭五岳,因为五岳是名山,往往是作为中国的一个代表。而嘉靖皇帝把武当山称为‘玄岳’,表明了武当山在嘉靖心目中的地位。”

从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开始,到嘉靖重修武当山,明朝皇室子孙在绵延400公里的武当山,修建和维护宫观道堂多达两万余间。这意味着,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每天换一间房,需要50多年才能住遍武当山的房间。这些或在山坳之间,或在绝壁之上的宫观道堂,将自然山水与人文交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化境。

然而,嘉靖之后,大明皇朝盛极而衰。1567年,当还是漫山红叶的秋天时,武当山却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一片萧瑟中,“治世玄岳”牌坊孤单地矗立着。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