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诺战役,打开通往罗马之路

二战中,盟军成功完成西西里岛战役后,如一把利剑指向欧洲的软腹部——意大利。1943年9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和美国第五集团军分别在意大利半岛两侧实施登陆,德军被迫步步后退,撤入横贯意大利中部的预设防线,即著名的“古斯塔夫防线”。卡西诺山是这条防线的中枢与制高点。自登陆起一直高歌猛进的盟军部队在此处遭遇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围绕卡西诺山展开了近半年的争夺,盟军终于在1944年5月18日将之攻破。

险些成为第二个敦刻尔克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代表与盟国代表秘密签订停战协定。随后,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雷吉奥和塔兰托登陆。9月9日,马克·韦恩·克拉克指挥的美国第五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两个军团开始在两条战线上向北推进,德军边打边退,抵抗似乎十分无力。对盟军来说,拿下罗马貌似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盟军士兵的乐观情绪却被“古斯塔夫防线”撞得粉碎。作为该防线的核心,卡西诺山扼守着通向罗马的6号高速公路与铁路。盟军要进军罗马,卡西诺是一处绕不过去的“钉子”。但要敲掉这颗“钉子”却非易事。德军在卡西诺山建立的防御阵地相当坚固。它们被伪装在岩石背后,炮兵观测点则设在山下。按照他们的指引,德军追击炮以及远程重型火炮可随时对卡西诺山周围的任何目标予以打击。

1944年1月17日,英军、美军和自由法国部队向卡西诺山发起首次进攻。为尽快打破战役僵局,盟军将领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卡西诺以北96千米的小镇安齐奥发起代号为“野猫”的登陆作战,从背后给“古斯塔夫防线”插上一刀。可惜的是,“野猫”登陆部队登陆后没有及时向内陆推进,从而被及时赶到的德军压制在滩头。如果不是盟军强大的舰炮火力与空军掩护,安齐奥差点成为第二个敦刻尔克。

与敌后登陆战场的尴尬相比,卡西诺正面战场的战斗进行得也不顺利。盟军付出了大量伤亡,但仅攻占了围绕卡西诺周围山地的一些支撑点,未能冲垮德军位于山地中央的坚固防御阵地。

轰炸山顶修道院,弄巧成拙

首战受挫的盟军士兵面对准确而猛烈的德军炮火吃尽了苦头。他们坚信,德国人的炮弹之所以打得那么准,是因为他们把位于卡西诺山顶峰的一座修道院当成了炮兵观测所。这座修道院居高临下,对整个卡西诺山地的情形一览无余。

一番激烈讨论后,盟军指挥部最终决定第二次卡西诺战役以轰炸修道院为开端。2月15日,盟军轰炸机投入的重磅炸弹将这座古老的修道院夷为平地。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德军实际上并没有进驻修道院,因为驻意大利的德军指挥官曾下令不得将这座修道院改为防御阵地。盟军的轰炸反倒帮了德军的忙,不再受命令约束的德军纷纷进入修道院,把这里厚厚的墙壁以及遍地的废墟改造成了强有力的火力点。

炸毁修道院成了第二次卡西诺战役唯一的“亮点”。德军依靠反击,给盟军造成了不小伤亡,使之不得不撤离战场。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双方频繁调兵遣将,德军将山下的卡西诺城改造得固若金汤——著名的大陆饭店被改造成一座堡垒,所有地下室以及高大建筑物都派兵驻守,街道的废墟里到处都是地雷。

3月15日早晨8时30分,盟军以775架轰炸机的狂轰滥炸拉开第三次卡西诺战役的序幕。轰炸机在向卡西诺地区投下1200多吨高爆炸弹后,美国、新西兰以及法国部队的700余门火炮开始轰击敌阵地。到下午3时30分,共有超过20万发炮弹落在卡西诺城和卡西诺山的德军阵地。

“飞机引擎的嗡嗡声和爆炸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于山谷中回荡。这是一种难以形容、令人发疯的声音,就像是地狱的召唤。整个大地都在颤动、撞击、摇晃,”德军第3伞兵营连长舒斯特中尉回忆,“我们紧靠在一起,轰炸似乎持续不断,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碎石和尘土落到我们头上,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我们不得不十分小心,以免窒息或被活埋。”一位目击盟军炮击的英军军官说:“经过这样的炮击,我很难相信还有什么生物能存活下来。”

然而,德军却死死钉在卡西诺的阵地,双方步兵不得不在残垣断壁间苦战。战至3月23日,伤亡惨重的新西兰部队率先下达撤退命令。

德军被完全炸晕了

第三次攻击卡西诺受挫后,盟军再次暂停攻击,等待增援力量的到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英军和美军分别向卡西诺调派了1000门和600门火炮,盟军在该地区的火炮数量超过2000门,对德军形成了3:1的力量优势。美国第五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将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大多数火炮都是趁夜间进入阵地,德国人对此似乎一无所知。白天,我们照常派出巡逻小队,也偶尔向敌人的阵地开上几炮,一切都与往常无异。但大家都明白,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我们都在为最后的时刻做着准备,德国人也是一样。”

战役终于在5月11日爆发。当晚11时,盟军的2000门火炮一字排开,“阵地从卡西诺城一直排列到海边,”英国皇家燧发枪团步枪手比齐曼说,“突然之间,这些火炮几乎同时发射,地动山摇间,差点把路过的我们掀个跟头。”

各种口径的炮弹雨点般砸在德军的指挥所、通信中心以及其他重要目标上,嗡嗡盘旋在空中的盟军侦察机不时发回射击校正指令。“我们的耳朵里只能听到一片轰隆声,第五集团军当面的德军阵地在火光中战栗,丝毫没有喘息之机,”比齐曼说,“这也许是自(卡西诺)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炮击。”

德军方面的记载称,盟军猛烈的火炮完全出乎意料,他们的大量掩体和阵地瞬间被炸成粉沫。“首轮炮击过去几个小时后,有的士兵仍然没能从震荡中恢复过来,”德军舒斯特中尉说,“他们完全被炸晕了,已经无法判断敌人将从哪个方向攻上来,只能盲目地向某个方向胡乱扣动扳机。”

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德军的迫击炮弹来得很快,”比齐曼说,“我们的冲击编队经常被炸得支离破碎,士兵们有时不得不趴在地上,恨不得把头埋进被炸得松散的土中。在冲上敌人阵地前,我们几乎无法射击,所有步枪、机枪的射线几乎都被冲在前面的战友挡住了。”德军的机枪如死神的镰刀,无情地收割着盟军士兵的生命。“有的士兵几乎被拦腰打成两截,”比齐曼说。

升起胜利旗帜

经过连月激战,德军已筋疲力尽,再也无法抵挡盟军的猛烈攻击。法军中一支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山地部队翻山越岭,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造成德军防线的动摇。与此同时,担任第四次卡西诺战役主攻任务的波兰喀尔巴阡师在火炮掩护下,占领了卡西诺山的侧翼阵地,进而向山顶修道院发起猛攻。战至次日,英军、美军和自由法国的部队也突破了各自攻击方向的德军阵地,“古斯塔夫防线”摇摇欲坠。

5月16日,失去抵抗意志的德军开始从卡西诺城、山顶修道院以及其他山头阵地撤退,盟军士兵则小心翼翼地向城内推进。英国皇家诺斯兰燧发枪团第2营少校哈迪·帕克惊讶地发现,德国人原本顽强的抵抗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的任务是在两辆新西兰坦克掩护下,攻击卡西诺城内的德军阵地,”帕克说,“当先头部队试探着进入城郊后,竟发现预想中的激烈战斗并没有爆发。很多德军主动从掩体中走出来投降,只有少数几名狙击手和机枪手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很快也被消灭了。”

德军撤离前,在城内布置了大量地雷和定时炸弹,街道上弹坑密布。“很多弹坑其实就是一座充满雨水的坟墓,里面漂浮着残缺不全的尸体,面目狰狞,”帕克说,“地雷、炸弹已经让卡西诺城里的建筑无一完好,到处都是荒凉的残垣断墙,进入其中有如置身鬼域一般。”

18日清晨,波兰部队进入卡西诺修道院,在废墟上骄傲地升起了祖国的国旗。“一位波兰联络官告诉我,波兰士兵在攻击卡西诺山阵地途中死伤无数,山坡上到处是他们的尸体,”帕克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完全担得起这个荣誉。”

至此,整个卡西诺战役宣告结束。在先后四次攻击行动中,盟军有数万人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但最终还是占领了这处通向罗马的据点。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