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合拍的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上映没多久便吸引了众多俄罗斯观众,苏联女英雄、传奇神枪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名字再度闻名俄罗斯大地。在二战胜利70周年前夕,人们希望能以此片一起追忆那段共同的历史,向参加卫国战争的80万苏联女兵致敬。
两千女狙击手杀敌1.2万
在二战爆发的最初几个月里,希特勒的突然袭击令苏联红军在人员与装备上遭受了巨大损失。“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所有苏维埃人民都挺身而出,不分性别,不分老幼,”苏联时期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那段历史时说。为缓解兵源不足的压力,斯大林下令修改不允许女性上战场的传统。“任何人,只要能拿起枪向敌人射击,都能够走进这场保卫家园的战争。”
据估计,约80万女兵在苏维埃祖国岌岌可危之际加入红军。尽管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非作战工作(护士、厨师或文职雇员),但仍有数千名女性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拼杀。她们中有飞行员,有坦克手,还有最能体现女性耐心、精细和坚韧特点的女狙击手。
早在1931年,苏维埃政府就着眼于备战,发布了“全民军训令”,要求全国公民从小学生开始,就接受“遍及式军事训练”。成千上万名青年女性响应号召,加入遍布全国的射击俱乐部练习射击,其中的佼佼者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名噪一时的神枪手。
1942年3月,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附近的维斯尼亚基组建中央女子狙击手训练学校,校长诺拉毕业于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曾作为志愿者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作战理论与实战经验丰富。她认为,女性特有的抗压以及忍耐能力,使她们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狙击手的基本素质。经过培训,她们能更好地发挥耐心细致以及精确射击等长处,等待最恰当的时机,给予目标致命一击。
在诺拉校长主持下,中央女子狙击手训练学校招收具有7年以上教育程度的18岁至25岁女性,其中很多人有过战前在射击俱乐部训练的经历。她们在狙击手训练学校重装上阵,接受更严格的观察、隐蔽以及射击训练。
到战争结束时,中央女子狙击手训练学校共训练出1885名女狙击手,以及数十名狙击教官。这支由近2000名女性组成的狙击军团在战争中共歼灭1.2万德军,纳粹德国在宣传里描述她们“拥有美貌,但都有一颗冷酷的心,躲在暗处,一枪一枪射杀德军士兵”。
纳粹想将她撕成309块碎片
在2000名苏联红军女狙击手中,柳德米拉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电影《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正是取材于她的部分生平。战争爆发前,柳德米拉就经常参加射击俱乐部的活动,很快成为一名神枪手。战争爆发时,这位正在基辅大学学习历史的姑娘毅然中断学业,参军奔赴前线,到第25步兵师当了一名步枪射手。
1941年8月,第25步兵师奉命守卫巴亚耶夫卡附近的一座高地,柳德米拉在此取得最初战果。她用一支狙击步枪,击毙两名敌军。此后,她随军转战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越来越多的敌人倒在她的枪口下。参战短短一年,柳德米拉便独自狙杀德军官兵309名,其中包括36名狙击手,创造了史上女狙击手杀敌数量之最。她本人后来回忆:
“踏上战场,我心中充满对德寇的仇恨,因为他们毁了我们和平的生活。我把仇恨化作子弹,射向法西斯的心脏。”
一时间,柳德米拉成了苏联红军中的传奇,甚至连德国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威胁要把她“撕成309块碎片”。
1942年6月,柳德米拉被迫击炮击伤,苏联最高统帅部借此机会命令她离开战场,一边养伤,一边随苏联军事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成为第一位在白宫受到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
在芝加哥的一次巡回演讲中,被美国媒体称为“死亡夫人”的柳德米拉面对听众侃侃而谈。她说:“我25岁,我在前线已经消灭了309个德国侵略者。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这番令美国人汗颜的话轰动一时,据说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回国后,被晋升为近卫军少校的柳德米拉在上级安排下,再没有参加过战斗。1943年10月,她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成为卫国战争期间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在生前获此殊荣的女性。1974年10月,年仅58岁的女狙击手病逝于莫斯科。在她的墓志铭上有这么一段话:
“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柳德米拉是幸运的,至少她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她的大多数战友都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2000名女狙击手中,仅有500人在战后生还。牺牲者的事迹无不令人动容。比如有“好姐妹”之称的狙击手纳塔利娅·科维索娃和观察手玛丽·波丽凡诺娃。
二人战前是同一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战争爆发后,一起参加训练,并最终成为默契的狙击组合。在1943年8月14日诺夫哥罗德附近的战斗中,受伤的二人弹尽粮绝,待德军士兵围拢后,她们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罗扎·沙妮娜是毕业于中央女子狙击手训练学校的另一名优秀学员。在猛烈的炮火下,她曾不顾指挥官的命令,继续支持步兵纵队前进。她所在的部队本有78名士兵,但最终只有6人幸存,她是其中之一。她的英勇事迹在苏联民众间广为流传,盟国报纸则称她为“东线战场的隐形死神”。
1945年1月,沙妮娜在掩护一名受伤的炮兵军官时,被一枚爆炸的炮弹碎片击中胸部牺牲,年仅20岁。牺牲前,她共击毙54名德军(一说为59名)并荣获光荣勋章。她的作战日记于1965年出版,出版商在序言中写道:
“如果沙妮娜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记录的话,那并非是她杀死了如此多的人,而是以下事实,即她为了一项事业热切地从事艰难而危险的工作,这项事业就是:她的祖国能够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