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No!开议会
是的,你没看错。在英格兰,就真实的发生了这事儿。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文/全历史 拓跋云

1265年1月20日,英格兰权臣西蒙·德·孟福尔(Simon de Montfort,后文简称孟福尔)召开议会,首次将骑士和市民纳入议会中,史称“孟福尔议会”,成为英国现代议会的雏形。

要知道,孟福尔当时已将国王软禁。我们熟知权臣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霸主、曹操都做过这样的事情。本文的主人公孟福尔却挟天子以开议会。

是剧本拿错了吗?我们先从孟福尔这个人说起。

第一,他是英格兰国王的“外戚”。孟福尔1208年出生于法国大领主家庭,名字中助词“de”暴露了他的贵族身份。来到英格兰后,他得到了比他大一岁的国王亨利三世——本文的第一男配角,被挟持的天子——的赏识,封兰开斯特公爵以及扈从大臣。

亨利三世,1216年10月19日-1272年11月16日在位(56年28天),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却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说他是外戚,还有一个理由:他是亨利三世的妹夫。据说孟福尔相貌英俊,被亨利三世的妹妹莱斯特的埃莉诺看中(当然也有孟福尔追求埃莉诺的说法)。1238年,孟福尔与埃莉诺完婚。皇帝身边红人加上皇亲国戚加持,孟福尔一时风光无限。

第二,孟福尔深获当时国王亨利三世的赏识

孟福尔凭什么获得亨利三世的赏识?最主要的原因,孟福尔是军事将才,而他的家族在十字军东征中也颇有名望。

亨利三世当时遇到情况是:

9岁即位,从小受贵族们以及《大宪章》的约束,1232年亲政后需要自己的力量;

1215年的《大宪章》以法律限制了英国王室的绝对权力,由约翰王被迫签署。

金雀花王朝法国的领地在他爸无地王约翰手里丢的差不多了;(想要了解更多无地王约翰的故事,可以a1166年12月24日的英国伦敦

他爸还有为他留下众多反对派贵族,特别在亲政后,矛盾持续激化中,例如孟福尔与埃莉诺的婚姻没有提前告知英格兰贵族,这令贵族们感受到了羞辱;而越来越多的外来者担任着英格兰宫廷的重要岗位,更让英格兰贵族很恼火。

无论是对外收复领土还是对内平定内乱,都需要军事人才。1247年,亨利三世曾派孟福尔去镇压法国领地加斯科涅的叛乱,并赋予他总督职位,可见对他军事才能的依赖。

第三,孟福尔认为自己是英格兰人,但在英格兰贵族看来,就是个外国人。

其实,自亨利三世娶了来自普罗旺斯的埃莉诺后,这位来自法国的王后就把她亲戚都接了来,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英格兰政坛出现法国帮。英国著名的史学家陶特称“外国人继续控制着英国的国王和政治,数量不断增加,任何把他们驱逐出去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英格兰贵族看不惯法国帮,更看不惯孟福尔飞黄腾达。于是开始向亨利三世进谗言,还调查他是否存在通敌的情况,孟福尔逐渐失去亨利三世的信任。

转折点出现在1258年。

当年4月,亨利三世召开御前会议筹集军费,孟福尔几人全副武装闯进议会,逼迫亨利三世进行政治改革,史称“疯狂议会”。英格兰贵族不愿意掏钱,也就默许了。而亨利三世为尽快获取军费竟然表示同意,并在几个月后签署了著名的《牛津条例》,《威斯敏斯特条例》等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法案。

所以,亨利三世1263年将这些法案变成了废纸也很好理解,毕竟开始就没认真。1264年4月,内战爆发。

讽刺的是,孟福尔军事才能在内战中发挥了作用。5月13日的刘易斯之战中,孟福尔活捉亨利三世,逼迫他签订《刘易斯和平协定》,其中特别强调,《大宪章》以及限制王权的法案必须严格执行。亨利三世也被软禁了起来。

次年1月,孟福尔议会召开。

孟福尔被视为现代议会制的创始人之一。图为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议厅内西蒙·德孟福尔的浮雕。

问题是,亨利三世如此出尔反尔,《大宪章》和《牛津条例》都无法对王权进行有效限制,那孟福尔图什么,为何不取而代之,或垄断朝政,偏偏要开议会?

第一,通过开会商量国家大事,是英格兰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传统。起初王国大事由公民大会决定,后来智人会议代替了公民大会。1066年威廉征服英国后,以御前会议取代智人会议,会议由国王主持,参加的有宫廷大臣、高级僧侣、封建贵族以及郡官和邑官,对于王权,特别是征税和出兵的权力进行限制。

第二,哪怕如曹操权倾朝野,也没有称帝。曹丕称帝也假装推辞了三次,并以禅让的形式接手皇帝称号。孟福尔也一样,需要寻找权力合法性,而议会无疑是最有效的也几乎是唯一的途径。更何况此前已经有《大宪章》、十五人会议、《牛津条例》等对王权进行限制的努力。

第三,更重要的是,孟福尔已意识到,登上权力巅峰的他即将面临着几股势力的冲击:金雀花王朝的权威仍存;教皇对于亨利三世的支持;以及视他为“异族”的英格兰贵族。他选择依靠贵族们恐惧的,并且平时根本无权进入议会的中产阶级,乡绅以及市民阶层,比如英格兰青年骑士团,而扩大议事范围也能让这次对国王的反叛更合法。后来的故事,亨利三世的儿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1265年8月联合英格兰贵族重整军队击败孟福尔的军队也证明了这一点。“挟天子以开议会”的孟福尔命陨于此。(想要了解更多金雀花王朝的故事,请a1154年12月19日的英国伦敦

“见多识广”和久经磨难的爱德华一世显然在政治上比他的爷爷约翰和爸爸亨利三世更为成熟。继承王位的他选择平衡各方权力,既保护傲慢的贵族既有利益,又承诺中产阶级和市民的参政。1295年,他仿照30年前孟福尔议会的作法召开议会,出席议会的除了贵族、教士外,每郡有2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约有400多名议员出席,史称模范议会。也因此,后世称孟福尔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历史学家钱穆,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大意如下:

虽然制度看起来往往是一条条枯燥乏味的条文,但是在其背后,必然有具体的人事与之关联,并因为人事变动而逐渐酝酿成文。

挟天子以开议会的故事,恰好印证钱穆先生的这一论断。1月27日,我们将会给大家讲述另外一个因人事变动引发制度变动的故事。(请a1676年1月27日的北京

历代评价

1、(1258 至 1267 年间的贵族改革运动是)社会各阶层一起改造所处环境的政治运动,并成为奠立两院制的基础,是英格兰国会发展的里程碑。

——《土地与叛乱——十三世纪中期英格兰贵族改革运动的一个面向》

2、(亨利三世)“卑鄙、怯懦、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总是缺乏一种明智的判断”。

——历史学者特里·哈恩(Treharne)

阅读数 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