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或提及风车的时候,也许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荷兰的风景或油画,而不是它的产品或面食。水车也是如此。殊不知在工业时代之前,水磨坊曾一度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引起帝王们的特别重视。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幅原本无题的古画,作者暂未可考,收藏者以其画面主题名之曰《水磨图》,是堪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一幅北宋界画极品,也曾被误题为南唐名家卫贤的《闸口盘车图》。界画是徽宗《宣和画谱》所列的10门绘画分类之第3门《宫室》之学名,其特点为使用界尺等工具辅助绘制,内容以房屋、器械、车船为主,在当时享有极高地位。
《水磨图》的主题自然是一座水力磨坊,它有一大一小两个水车,分别驱动磨盘和筛谷机。磨坊的屋顶采用了交脊的设计,呈现出四面装饰精美的山墙,在国内现存古建筑中极为罕见。磨坊两侧各有一块台矶,麦子由一侧水运而来,面粉由另一侧渡河而去。打包面粉的平台上有座茅亭,里面坐着戴平脚幞头的高级官员,他们监督着磨坊工人的操作,并将生产情况记录在案。有趣的是,《水磨图》的边角还画了一间酒家,楼上有官员宴饮甚欢。楼前有用竹竿高高架起的一座牌坊,上悬酒旗一面,可谓宋朝的广告牌。酒家门口还有一座名为“行马”的栅栏,此物原是皇帝赐给功臣放在门口的奖碑,后成为高级酒家的官方认证。
《水磨图》也是宋朝官营经济蒸蒸日上的一个旁证。宋代以前,水磨坊一般属于私有或地区公有,但赵氏一族敏锐地觉察了此中的丰厚利润和广阔前景,于是通过政府专营的方式企图垄断水磨业的巨大利益。仅公元977年当年,太宗皇帝就曾4次视察京师附近的水磨坊,并以布匹和丝绸赏赐工人。磨坊不止能磨面,它们还制作附加值更高的茶饼。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相关水利系统的运转,宋朝通过空前强大的商品经济支持着汴梁的逾百万人口与数十万禁军。另外,画面中的酒家也是官气十足。因宋廷严禁私人酿售酒类,京师附近的酒家皆为官营或朝廷特许开设,朝廷以扩充国库的收入来源。
专营盐铁古来有之,不足为奇,而垄断磨坊的做法则遭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平民阶级的质疑或抵制。公元1086年汴河缺水,苏辙呈《乞废官水磨状》,直斥皇家“与民争利”,拦水推磨“阻隔官私舟船”,要求废除官磨,将此行业全盘让与私营。他还算了笔账:汴河官磨年利润为40万钱,但疏通河道的人工成本每次要240万,政府其实得不偿失。然而在王安石变法的大气候下,朝廷反而禁止了所有私磨,强行纳水磨业为官营。作为北宋时期的艺术作品,《水磨图》极力描绘了水磨的精密构造和完美运行,不论此画是为皇家还是为富商而作,它都渗透着一股大政府的气派。这套巨大的机械似乎有着源源不绝的动力,高效地供给着大河上下的生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