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运用于画像砖墓壁或地面建筑贴面的模印砖,画像砖一般专门作为装饰贴面使用,并不起结构作用。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装饰墓十分盛行的时期,在当时汉朝境内广大地区的墓葬中多有发现。除了北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之外,地处南方长江流域上游的西南地区也是装饰墓盛行的地区。
汉画像石(砖)的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劳动,山东、江苏的画像中出现较多的纺织、耕作场面;陕北的画像题材基本上反映了边郡屯垦区旱地农耕和牧业生产情况;四川的画像内容更多地反映出南方水田农作的情况;而南阳地区的画像,则是以反映官僚富豪钟鸣鼎食、悠闲游猎的场面为主。
二是社会生活,宴饮百戏是汉代家庭生活极为普遍的内容。
三是出行游猎。汉画像石中,出现最多的内容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巡行游猎、胡汉战争、婚丧嫁娶、鼓吹以及其他活动。
四是历史故事,汉代社会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成为社会的主体思想,汉画像石从属于伦理和礼教,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
汉画像石(砖)反映的汉代庭院住宅。郑州南关159号汉墓出土的庭院空心画像砖,宽45厘米,高120厘米,整个图案采用上远下近的等距离鸟瞰式构图。前院与后院有小门相通。后院右半部分为散布的树木,左半部是一座独立的单室高台厅堂建筑,厅堂内端坐两人。在庭院之外,即画面的下部,紧靠着围墙有一排树木,另有三株树木散布在近处。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刻绘出较大的中型住宅。整体看来,画面为一个形如“田”字的四合院俯视图,有两个庭院。前院面积较小,其间有两只鸡。后院有面阔三间的单檐式房屋,屋内有两人席地而坐。院中有两只白鹤在展翅鸣舞。后院有方形阙形楼一座,可能是望楼,以供瞭望防卫之用。
汉画像石(砖)反映的汉代戏车杂技。河南南阳新野樊集出土的平索戏车画像砖,高35厘米,宽118厘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画像中部是一大拱桥,桥左端是戏车场面,前车是一马驾驶,后车由两马共驾。前车橦杆中部有一艺人用双臂抓住橦杆,身体呈水平面。橦杆顶端蹲立一名表演艺人,右手拉着绳索,左手外伸以保持身体平衡。后车橦杆的人向上攀援,一只手还拉着绳索。平索上的表演艺人身体侧悬,双足钩住绳索,两臂微曲。
山东临沂南县北寨村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画面中间为一架大的戏车,车有方舆。车被三条马装扮成的龙拉着。车厢的中心竖着一面大建鼓,建鼓的形制装饰与第二组的建鼓相同,两层幢的上面还有一节竿子上置放有一块方板。在方板之上,有一童子在翻腾。
汉画像石(砖)反映的汉代乐舞宴饮。山东诸城前凉台汉墓出土的一幅汉画像石,内容包括宴饮、乐舞、百戏、拷打等。画面上部为刑罚过程,下部为乐舞、百戏图,“三个舞伎正在翩翩起舞,一人足踏地鼓。百戏表演者有六人。一老者左手执一鼓(小鼓),是一说唱者。另有抛刀、倒立者”。
四川成都出土的宴乐画像砖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面的一组四人为坐姿,下面两人为立姿。右下方有位翩翩起舞的女子,右臂斜向前伸,左臂高举甩袖,身体婉转曲折,动作洒脱优美。左下角有一人击鼓,左手举槌,正要敲击地上之鼓。另一区域在画面的上部,右上方一男一女均席地而坐,欣赏乐舞表演。
汉画像石(砖)反映的汉代拜谒礼。河南洛阳出土的拜谒画像砖,画面中间两匹马相对作嘶鸣状,画面左边门吏恭迎三个袒胸执杖的武士,右边门吏有一只犬相伴,似乎在迎接来自画外更多的客人。河南南阳唐河县电厂出土的拜谒画像石,二位贵族正襟危坐,神态傲然,下人匍匐叩拜,毕恭毕敬,尊卑高下迥然不同。
汉画像石(砖)反映的田猎图和庖厨图。南阳英庄东汉墓出土的田猎画像石,画面右侧有三只鹿奋力逃脱,两只猎犬在其后狂吠紧追,眼见将要扑上,尾巴在紧张中向上僵直。后有一人骑马摔鞭疾驰追赶。山东临沂白庄出土的庖厨画像石中的厨房由两间瓦盖成的房屋组成,右侧的厨房挂着两只鸡、一条鱼、一个猪头、一条猪腿,地上放着两只提梁壶,左边的厨房内有二人在烧火做饭。画面中部有二人正在往厨房抬一笼蒸好的食物,其后二人用棍子抬一头反绑着的猪。
江苏徐州铜山区汉王乡出土的庖厨画像石,上层庖厨图中挂满猪腿和鱼,地上有鸡和犬,突出反映食品的丰富多样。右下部二人在加工肉食,一人在案上切肉,另一人烤肉串。第二层画面摆满了罐、杯、樽等器皿,右下部一人在汲水,左边一人在烧火煮食物。
汉画像石(砖)的地域特征各有魅力。南阳地区画像石图像通常都能以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粗犷豪放。山东画像造型简洁,神态生动自然,线条刚劲有力,多表现出豪迈粗放、浑朴古拙的特点。徐州画像石多追求“神似”,雕刻手法更为朴质、自然,让人印象深刻。四川汉代画像石,不同于山东、河南、陕北三处,种类繁多。属于画像石范畴的,归纳起来有石阙、石棺、石函、崖墓等的雕刻。四川画像另一特色是石棺画像,即刻画在石棺、石函上的雕刻,或浮雕或线刻,或镂空深浮雕。石棺画像艺术又称石棺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极其重大,有人说是“敦煌前的敦煌”,又说是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中国纯净的本土文化之精华。汉画像石(砖)是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经过工匠熟练的双手,以小刀为笔,以石为纸,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为人们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堪称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