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母这一“海上巨无霸”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下面盘点一下历史上英美日苏这4个航母强国的第一艘航母是如何诞生的。
英国:抛弃飞艇造航母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诞生在英国,这绝非偶然。作为一个岛国,英国极为重视海军,英国皇家海军以“世界第一”为目标。此外,战争,无疑是催生航母诞生的另一个因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海军为了对抗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和公海舰队,不断发展和利用各种新兴科技与装备,进行着各种可能性尝试。在第一艘具备全通式飞行甲板,也就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百眼巨人”号问世之前,英国曾改装过11艘水上飞机母舰。
当然,航母的诞生也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反复的过程。1903年11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各国纷纷注意到飞机的重大军事意义,开始大力发展军事航空部门。
英国海军也不例外。但英国海军却把发展重点转向了飞艇。原因是英国的老对手德国于1909年开始发展军事航空部门,到第二年,德国拥有了14艘飞艇,而英国当时却只有1艘。德国飞艇对英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事情的转折在于一次事故。1911年,英国的“蜉蝣”号飞艇突然遭遇风暴袭击而破损,海军部飞艇部门被迫撤销,其飞行人员才再次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了飞机。
1912年年底,英国海军部下令将轻型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当时,年轻而性情急躁的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对海军航空兵非常关心,他甚至反对使用“水空飞机”一词,他更喜欢“水上飞机”这个叫法,这个用语一直沿用至今。“竞技神”号航母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致促成英国议会批准购买一艘正在建造的煤船船体,把它改装成能搭载10架水上飞机的正规水上飞机母舰,这就是“皇家方舟”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海军部再次下令征用3艘渡轮进行改装,这就是“女皇”号、“恩加丹”号和“里维埃拉”号水上飞机航母。为了让水上飞机母舰跟得上主力战列舰的速度,英国又改装了“坎帕尼亚”号,这是历史上第一艘舰队水上飞机母舰。在这之后,英国海军部为了战争的需要,特别是海军大臣邱吉尔要求攻击德国的飞艇基地,海军又先后改装5艘水上飞机母舰。
1916年年底,在奥克尼群岛郎霍佩召开的参谋会议指出,需要向海上投入更多的飞机,为此,主力舰队飞机委员会成立。
在舰队司令贝蒂海军上将的支持下,委员会决定征用一艘大型快速船只,改装成战斗机母舰。这就是“暴怒”号。该舰很快完成了试航,但由于不是全飞行甲板,飞行起降技术需要完善。海军航空兵的邓宁少校进行了试验,但不幸的是,在一次降落试验中,引擎发生喘振,导致飞机翻出舷外,邓宁少校不幸身亡。
这导致英国海军在1917年9月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委员会建议,航母的降落甲板应至少90米长,而且要有整个船身那么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海军决定改装意大利客轮“康第罗索”号,改装后,它便成为具备全甲板的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百眼巨人”号。该舰于1917年12月下水。1918年9月,“百眼巨人”号改装完毕,并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
美国:权宜之计玩改装
美国航母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个就是它在思想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而这恰恰是美国航母发展后来居上的重要基础。
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引发了美国海军内部尖锐的争论,有的将领认为,飞机只能执行侦察和测报弹着点任务,但更具远见的将领则认为,航母将在海上作战中执行更为广泛的任务。
在这个问题上,美海军上将西姆斯是杰出代表。他认为,战列舰的传统地位将被航母所替代。早在1916年,身为海军少将、担任纽波特海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西姆斯就在学院的图上作业中,把航母的兵力计算在内。
他宣称,未来战争中,配备有航母的舰队将以自己的轰炸飞机和鱼雷飞机,把敌方舰队一扫而光。西姆斯的观点引起了极大争议,因为他直接挑战了美国海军理论巨匠马汉关于海军的未来在于战列舰的观点。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汉后来承认西姆斯的观点正确,自己“被年轻人打败了”。
第二个突出特点即在于成功的演习。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由于没有实战经验,美海军主要依靠演习和教学结论,但这些演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1922年,海军部全体委员会听证会得到报告:在过去一年的演习中,航母即使不能主宰一次海战,也能影响战斗结果。
在英国建造出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后,美国再也坐不住了。1920年7月,美国海军提出了3年内建造4艘航空母舰的计划。一年后,又提出至少要优先建造3艘。
美国海军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了国会的阻挠。国会认为,自从巴黎和会以后,世界政治舞台的活动趋于缓和,因此,国会不愿拨出大笔钱重整军备。于是,美国国会拒绝在1920、1921年财政年度批准建造任何航空母舰。而计划用于建造普通船只的经费,也被压缩到1916年的水平,对于试制耗费钱财的“新玩意儿”更是无从谈起。只是为了进行试验,国会同意把一艘大型舰队的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海军全体委员会不乐于改装这艘船,把这次改装仅仅看做权宜之计。美国海军之所以选择“木星”号,是因为它是一艘赫赫有名的船。
它是美国海军第一艘由电推动的海军舰只,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自西向东通过巴拿马海峡的船,所以,美国海军选择了这艘具有传奇色彩的军舰来改装,希望美国第一艘航母同样具有传奇色彩。
1920年3月,“木星”号进入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改建。改建工作是在船上安装了长162米、宽19.5米的飞行甲板。改建后的“木星”号就成了美国第一艘航母“兰利”号,它于1922年9月完工。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航空先驱塞缪尔·皮尔宠特·兰利。
日本:不惜血本投入大
日本人自明治维新开始后,非常注重向先进国家学习,大量吸收了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自然地,作为岛国的日本非常重视海军建设,善于紧跟世界海军发展潮流,他们一旦看准,就不惜血本地大力投入。
在军国主义兴起后,特别是从20世纪初开始,日本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40%用于海军建设。同各列强海军一样,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很早就成立了专门的航空技术研究委员,会,并派出7名海军军官赴美、法等国学习飞机驾驶,还购买了3架“法尔曼”水上飞机。
虽然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辩,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1913年,日本海军着手改装一艘运输船“若宫丸”号,以进行水上飞机的搭载试验,并在舰体的前桅和后桅之间,搭起由铁架和帆布组成的机库,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
长期以来,日本都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并有着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因此,在英国开始设计并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时,日本人当然不甘示弱,虽然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却急起直追。
1922年12月4日,刚刚完工的“凤翔”号航母全速公试。“凤翔”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抢先英、美同类项目几个月而完工下水,并于年底正式服役。该舰采用全通型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设在飞行甲板的右舷,成为各国岛式航母的原型。
其实,1921年10月在浅野造船厂开工建造之初,“凤翔”号只是被归为“特务舰”,后来才自成一类,成为日本海军的第—艘航空母舰。
由于在建造“凤翔”号之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专门航空母舰的经验,许多设计仍在摸索阶段,所以,该舰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试验舰。
该舰在后来的第一、第二次淞沪会战以及1937年“七七事变”中都曾参战。而后,“凤翔”号经过改装,主要从事训练任务。但“凤翔”号也因祸得福,由于活动减少而得以躲过美军铺天盖地的攻击,存活到日本战败后,于1946年9月被解体。
苏联:曲线救国改名称
苏联海军建造航空母舰的梦想由来已久,但其第一艘航母的诞生却历经了很多曲折和磨难。早在1913年,沙皇俄国便设想建造航速达30节的航母,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革命的爆发而告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沙俄海军在黑海将两艘5000吨级的货轮改装成了每舰搭载7~8架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在这之后,苏联一直未曾拥有真正的航母。
直到1938年,苏联“航母之父”库兹涅佐夫任海军总司令,制定了一项“10年内建造4艘航空母舰”的宏伟计划。由于斯大林不支持以及战争爆发,该计划被迫终止。二战结束时,苏联人终于从战败的德国获得了一艘即将建成的“格拉夫兹柏林”号航母。但在拖往列宁格勒的途中,却突遇风暴沉入大海。
二战结束后,以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为代表的“激进派”要求建造航母来扩充海军实力,但由于斯大林个人对“坚船巨炮”时代的战列舰情有独钟,所以,苏联战后建造完成了一艘战列舰和多艘巡洋舰,却没有一艘航母。
1953年斯大林病逝后,支持航母计划的“激进派”认为时机成熟,库兹涅佐夫再次提议建造航母,但赫鲁晓夫却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导弹技术青睐有加,认为航母早已“过时”,航母计划再度搁浅,库兹涅佐夫也被撤销了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职务,最终被苏联当局勒令退役。
赫鲁晓夫独掌大权后,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潜艇部队的建设中。直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航母所发挥的作用沉重打击了赫鲁晓夫的海军发展思路,此时的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一手培养起来的戈尔什科夫便借机再次向赫鲁晓夫提出了发展航母的建议。建议中,为了避免“航母”一词过于刺激,戈尔什科夫将“航母”改称为“航空巡洋舰”。在戈尔什科夫“曲线救海军”的策略下,具有苏联特色的“航空巡洋舰”终于得到了高层的批准。
1962年12月,首舰“莫斯科”号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并于1967年12月25日正式进入苏联海军作战序列。由于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没有制空能力,所以不是真正的航母。
戈尔什科夫没有放弃,一点一点试图从“航空巡洋舰”“蝶变”成为货真价实的航空母舰。1968年9月,为改进莫斯科级航母潜力不足的问题,苏联决定停止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而开始研制新一级航母,即基辅级航母(1143型),苏联称其为“重型载机巡洋舰”。
1970年7月,苏联开始建造“基辅”号航母。该舰于1972年12月下水,1975年1月正式服役。由于舰上装备了常用于巡洋舰而非航母的各种导弹、火炮和反潜武器,所以“基辅”号看起来像个“混血儿”。由于其第一次具备了直通式飞行甲板,因此,“基辅”号航母也就成为苏联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