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民居堂号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遗存丰富,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827处。这批保护建筑中,80%以上是宅第民居及祠堂建筑。

古民居是苏州古建筑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厅堂是古民居重要的构成元素,是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属于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着堂号的匾额。“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姓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的数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祖先,在其他宗祠、家庙的匾额上提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广义的堂号

一般与姓氏的郡望有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亦称“郡号”或“总堂号”。

堂号,不仅仅悬挂于民居正厅中央,一般在自家的墙角树立书写有堂号的界碑,还用在祠堂、族谱、店铺、书斋、礼薄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以苏州现存的祠堂义庄号为例,就有“太原“、”济阳“、”延陵“、”平阳”等以郡号名称出现的堂名,如传芳巷的太原王氏义庄,悬桥巷的丁氏济阳义庄。延陵吴氏义庄对苏州人来说最为熟悉。春秋时,季札是吴王寿梦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传位于他,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兄长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于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被后人封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而季札又是吴姓的开山鼻祖,于是就把“延陵”作为其郡号。位于刘家浜的平阳衍庆堂,则把郡号和堂名都融入其中,“平阳”是三国魏郡名。

狭义的堂号

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郡号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形式多种多样。

1、按姓氏划分的堂号

苏州古民居中以同一姓氏衍生开的堂号多到几十甚至几百个之多,如位列于东山的翁、席、刘、严氏。东山之翁虽有白沙、翁巷之分,各有世谱和字辈,他们的始祖却是亲兄弟。至今散落在东山的翁姓堂名有半因堂、锡传堂、关古堂、务本堂、裕德堂等。

2、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各大氏族都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而深感自豪,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

如孟氏的“三迁堂”,就以孟母三迁命名堂名。

王姓的“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祜“植三槐,自知子必贵”的故事。王祜是开国名臣,曾任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他曾亲手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说:“我的后代一定有担任'三公'一类高官的。先用这三棵槐树当标志吧。”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当上了宰相,天下人都称之为“三槐王氏”,“三槐堂”由此得名。阊门历史街区天灯弄有一界碑,上书“三槐堂王界”,此民居也居住着“三槐王氏”的后代。

弘农杨氏“四知堂”,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先祖,便以“四知堂”为堂号。

顾家花园有一界碑,上书“四知堂杨”,虽然住宅已了无痕迹,但嵌于墙角的界碑告诉人们此为杨氏后人的居所。

3、以祖上功业勋绩为堂号

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韬略雄才的文臣武将,后代往往以此作为堂号。

吴氏起源于苏州,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欲将王位传给季历,其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逃到江南,“断发纹身”,建立了“句吴”部落。吴地文化从此源远流长,而古公亶父也最终如愿将王位传给了季历的儿子,他就是开创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周文王姬昌。除了以郡号“延陵”命名堂号外,为了铭记先世泰伯、仲雍“三让天下,至德无名”的功勋,吴姓后世便以“三让堂”和“至德堂”为堂号。

4、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

景德路的春晖堂杨宅,“春晖”二字便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常熟翁氏“彩衣堂”得名有一段故事,道光十五年(1835),大学士翁心存奉命典试浙江乡试,放榜后请旨回籍庆祝母亲75岁寿辰。途经苏州时,恰值道光帝生母(嘉庆帝的皇后)纽祜禄氏六十大寿庆典,巡抚衙门正在举行庆祝宴会,大小官员身穿彩服贺寿五日。翁心存触景生情,思念高堂老母,于是央江苏巡抚陈銮题写了“彩衣堂”匾额,返家后在给母亲祝寿时悬于大厅堂上方,以示“彩衣娱亲”之意,并记国恩家庆盛典。“彩衣堂”自此便成了常熟翁氏府第的代称。

5、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崇,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著名的陶氏“五柳堂”,因晋代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6、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这类堂号是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后世均以此为堂号。

东山席氏敦裕堂,乃席芙卿所创。席芙卿,名元瑩,系东山席氏36世孙,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生,早年在上海川沙从事南酱生意,后去松江从事典当业。席芙卿购置金家的兰言馆后更名为敦裕堂。自席芙卿后,敦裕堂席氏人材辈出,如敦裕堂第六房孙子席裕棣,是国家机械制造业的高级工程师;第三代世孙长房之子席裕寿培养出了三个儿子席德鳌、席德明、席德勋,分别在化工、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方面有所建树。自此,席芙卿后人皆冠“敦裕堂”为其分之家族堂号,一时间海内外席芙卿后世寻根访祖,必到敦裕堂。

7、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当时,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之以堂号。

东山湖湾村三元堂,乃东山施氏后人纪念其先祖施槃“连中三元”的事迹。

东山槎湾的三卯堂,是明代贺廉的住宅,以志祖孙父子皆以卯年登贤书之瑞而筑此堂。

8、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敦伦堂、谦和堂、仁本堂、礼和堂、务本堂、永忍堂、端善堂、世纶堂、凝德堂、畲庆堂等。

9、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

西山东蔡的春熙堂,取《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守,如登春台”里的“春熙”二字作为堂名,寓意春日融合光辉和温和快乐之意。

东山寒山村三德堂,出自《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寄寓后人要以此“三德”为准绳。

10、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孝义堂、忠武堂、节孝堂,山塘街上的“张忠敏公祠”等等。

11、以居所周围地理自然环境为堂号

这类堂号因地制宜,往往具有浓厚的自然乡土气息,如东山镇太平村的果香堂、西山镇东村的萃秀堂、凝翠堂等。

12、以主人的志趣为堂号

主人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情逸致,表现在堂号上往往很随意、洒脱。

光福镇的东崦草堂,黄埭镇的熙馀草堂,黎里镇的洛雅草堂,耦园(城曲草堂),南半园(半园草堂),鹤园(携鹤草堂),艺圃(东莱草堂)等。

堂号,俨然成为某一世系家族共同的精神源泉。苏州的簪缨世冑、钟鼎人家,无论在故乡还是异乡,其良好的家风都对他们的后裔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望族和名人并非天生,而是依靠每一代人的努力,若能世代精进,则每家都能成为名门,每人都能成为名人。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