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女四书》及版本介绍​

《女四书》介绍

这部色彩艳丽夺目的书,函套为粉红色,绫子面料覆盖,正面左侧上有毛笔书写的题签,题签为黑白花边框黄绫子底,上书“女四书全集”几个工整的楷书毛笔字,挂扣为骨质插排。函套尺寸为23.2×17.1厘米,书开本为23.1×15.6厘米。书中边框为粉红色,其中外框尺寸18.3×12.8厘米,内框尺寸11.2×5.9厘米。函套上书名为《女四书全集》,书的扉页正面为朱色“状元阁女四书”字样,反面为出版店家李光明庄书坊的广告页。

朱色的“状元阁女四书”,是告诉读者本书乃正宗的“状元阁”正版图书。广告页的内容,前一句“江南城聚宝门三山大街大功坊郭家巷内秦状元巷中李光明庄重复校对自梓”,写明了李光明庄的详细地址,末尾特地强调“重复校对自梓”,旨在表明该书坊实力雄厚,自己组织两次校对书稿,自行印刷;后一句“童蒙各种读本拣选重料纸张装订发兑”,介绍了李光明庄的经营业务范围是“童蒙各种读本”,主要是各种教育类图书,着重点明本庄图书特点为“拣选重料纸张装订发兑”,“重料纸张”是指选用优质纸张,意为采用优质的纸张印刷图书,保证图书质地优良。这绝非夸大其词,李光明庄的图书质量确实过硬,是清晚期南京的几大知名书坊之一。

本书采用难度较大的红、绿、粉、黑四色套印工艺,印刷质量很高。序言页有彩色套印图案,外为粉红色方框,框内上面为红色双龙护珠,下面为红绿两色双凤围花,内为五行朱丝栏。彩色图案描绘相当复杂,版面印刷较为精美。朱丝栏印有万历八年(明)神宗皇帝御制女诫序:“礼称天子理阳道,以听天下之外治;后理阴德,以听天下之内治。男女正位,化成俗美。故能不降階序而天下咸理。朕以冲昧,统膺鸿绪,仰承圣母谆谆训迪勉以法祖亲贤,励学勤政为务。数年以来,始克有省,俛焉思所以兴道致理者,庶无厪夫慈虑焉。顷以中宫正位,宗庙有助。圣母恐母仪之教未阐,迺取曹大家女诫一书,俾儒臣注解,以弘内范。盖以此书简要明肃,足为万世女则之规。夙经圣慈,服膺诵法,是以亟为表章。暨仁孝文皇后内训一书,俾诸保傅姆,朝夕进讲于宫闱,爰以毓成淑德,用奠坤维,共襄乾治,则是书之功莫大焉。仍镂其副本,颁示中外,使民庶之家得以训诲女子,有资阃教。其於刑于之化,不无裨益云尔。御书之宝,万历八年三月”。末题“光绪六年八月”,即本书出版时间为光绪六年。序末有牌记,卷端题:琅琊王相晋升笺注,莆阳郑汉濯之校梓;书末有:光绪丙子初夏吴县潘遵祁跋。

《女四书》的成书过程

《女四书》是封建社会女子教材汇编后的总称,是一部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专用书,旨在宣扬儒家所倡导的妇道精神,培养具有封建思想品格的“贤妻良母”。《女四书》有四本书,包括东汉班昭《女诫》、唐代宋若昭所作的《女论语》、明代徐皇后所作的《内训》及明末清初王相的母亲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

自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写出《女诫》以后,各代统治者陆续编写出系列女子教育的书本。至明朝晚期天启年间,从历代女子教材中选取出《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编成为一套完整的《女四书》。目前常见的《女四书》汇编成书于明末清初,笺注者为王相。

(1)《女诫》成书于东汉时期,是班昭写作的一本教导女儿“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以及做人道理的私书,基于古礼与儒典阐述女子修身齐家之道,教育妇女柔顺之礼。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作者班昭,是那位历史上闻名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名将班超的妹妹,二位的大哥乃《汉书》的作者班固,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因嫁给扶风曹世叔为妻,其人又博学多才,被称为曹大家。班昭秉承哥哥的遗志,续写完成《汉书》没有写完的部分。连当时的名儒马融,也师从班昭学习《汉书》。她十分关注对女儿的教育,写出《女诫》一书。后世女学所讲“四德”,都是基于《女诫》中的解释而进行阐述的。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

(2)《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与《列女传》等均为中国古代女性德育教材。宋若莘,唐代贝州(今河北清河)人,出身儒学世家,擅诗文,志高远。宋若昭,若莘之妹,若莘著《女论语》,若昭释之。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颜渊、闵损,彼此问答,阐述封建的“九烈”“、三贞”妇道。今存的《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共有十二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语句均为四言韵文,非问答体。

(3)《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于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为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徐皇后结合历代有关女子教育的著述,选辑前人的女教典训,从理论上阐述妇道,写成《内训》二十篇,用来教育、规范宫廷女性的行为。后来颁赐全国,作为女教专著推广。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20章。

(4)《女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不仅阐述女教原理,还大量叙述、列举了历代的贞妇、孝女、贤妻、良母的封建典范。目的是通过宣扬古代的“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人物,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此书有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

上述四种女教课本,自东汉至明末,陆续问世和传播。后来由王相逐一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1624 年),由多文堂将其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教材。以后翻刻此书,均将其称为《女四书》。本书笺注者王相,字晋升,号讱庵,生于临川,祖籍琅琊,作品多题琅琊王相。校对者郑汉,字濯之,其生平事迹不详。题跋者潘遵祁(1808-1892),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学者,善诗文。

《女四书》的版本流传

《女四书》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其一是《闺阁女四书集注》,刊刻顺序是《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明天启四年由多文堂刊行,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版本;其二是《女四书集注》,清乾隆六十年书业堂按照所收四书时代先后顺序编排刊刻,依次为《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有清金陵奎壁斋刻本等;其三是《状元阁女四书》,清光绪六年李光明冠以“状元阁”重新编刻,顺序同《闺阁女四书集注》一样。此系列的版本有:光绪八年李光明庄刻本,光绪十一年文成堂刻本,光绪十三年上海江左书林刻本,光绪十四年共赏书局刻本,光绪十八年善成堂刻本,光绪二十一年务本堂刻本等。这些刻本较为常见,分藏于诸家图书馆。如此看来这部《女四书》属于状元阁版第一批版本。

《女四书》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明朝政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王相笺注的《女四书》在日本有如下版本:西坂衷校,嘉永七年加贺西坂衷校友堂刊本;安政元年序,东京金港堂刊本;嘉永七年刊,明治印本;长崎玉乃浦女学校排印本。《女四书》还流传到朝鲜,在朝鲜出现过如下版本:英宗十二年(1736)校书馆所版《女四书》;隆熙元年(1907)版《女四书》;此本有宋秉珣序和田禺敬跋,王相笺注、清郑汉校,乃朝鲜依据清金陵奎壁斋刻本之抄写本。

阅读数 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