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婆即接生婆,是明清小说中的活跃人物,在古代位列“三姑六婆”。可能与产子的喜庆气氛相关,小说、戏剧中的稳婆总会有些自嘲、滑稽味道,《金瓶梅》中的稳婆蔡老娘一出场,就有一段诙谐的开场白:“我生老娘姓蔡,两只脚儿能快。身穿怪绿乔红,各样获髻歪戴……入门利市花红,生下就要管待。不拘贵宅娇娘,哪管皇亲国太。教他任意端详,被他褪衣百划。横生就要刀割,难产须将拳揣。不管脐带包衣,着忙用手撕坏。活时来洗三朝,死了走的偏快。因此主顾偏多,请的时常不在。”
接生婆是一个古老的行当,被称作“稳婆”,大概始自宋代,宋人齐仲甫的《产宝杂录》载:“或初产不能受痛,用力起倒劳倦者;或因稳婆鲁莽,用手触犯而肿者,此言之不尽。”此外,宋代稳婆也称作“坐婆”“老娘”,而《金瓶梅》中故事发生年代即宋代,来自清河县、曾经顺利为李瓶儿、吴月娘接生的稳婆蔡氏,就唤作“老娘”。
欧阳修在《奏事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宠幸婢女韩虫儿,嘉祐八年(1063年),韩虫儿自称有孕。仁宗驾崩后,大家都传言韩虫儿怀有遗腹子,可足月后并未生产,太后便召来产科医官、稳婆十余人,进行检查,证明韩虫儿诈称有孕,作为惩罚,送其入承天寺。可见,宋代已有稳婆进宫。到了明代,宫中把一部分稳婆编名在册,正式进宫当差,除了接生外,还负责检查入宫女子的相貌、身体状况以及奶妈的乳汁质量等等。除了在宫中当差的,还有在各地官府做事的稳婆,担负验证当事人能否生育、验女尸等杂役。《六部成语注解·刑部》中载:“稳婆,验尸之女役也。”
尽管如此,作为三姑六婆之一的稳婆,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往往被视作蛇蝎、淫盗之媒,受人鄙视。这从明清小说或戏剧中,也能看出稳婆的丑角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稳婆还兼做他职,《金瓶梅》中的重要角色王婆即是这样,第二回写王婆“迎头跟着人说媒,此后揽人家些衣服卖,又与人家抱腰收小的,闲常也会做牵头、做马泊六,也会针灸看病”,可见,她集媒婆、牙婆(买卖双方的介绍人)、稳婆(抱腰收小的)、医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