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房价

《金瓶梅》注重写实,写的几乎都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小说虽然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却是晚明时景。书中风土人情也处处表现明代特色,从用白银作为日常货币就可以看出。对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房市,书中有具体记载。细读此书,可以对明朝房市有个大致了解。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历朝历代,住房问题都是人十分关注的。《金瓶梅》这本书写到明朝人主要靠三种途径解决住房问题,一是租房,二是典房,三是买房

小说开篇说到,原籍山东阳谷县的武大郎来到山东清河县,以卖烧饼为生。作为流动人口,武大郎自然没房,而卖烧饼,本小利薄,又没钱买房,成了张大户家的房客,不久与其女婢潘金莲结婚。后来张大户死了,主家婆张余氏就把武大郎一家赶出了大门。武大郎只好在紫石街西头租了两间房子住下。像武大郎这种人无疑属于当时的弱势群体,属于典型的租房客。

但在当时,典房比租房显然要划算。武大郎租房,每月都要交租金,如果换成典房,只需把一笔典房款付给房主,就能按约定住上十年八载。到期后,典房款一文不少还是自己的。这种房产交易如今少见,而在明代,甚至到了民国,典房一直与租房并驾齐驱,为众多无房人士解决燃眉之急。惟一的缺陷,需要押上一大笔典房款。所以当潘金莲建议典房时,武大郎说:“我哪里有钱典房?”潘金莲说:“呸!浊才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不开,常叫老娘受气。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于是卖了首饰,“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

“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很便宜。今天大都市的闹市区,3000元也就是一套两居室的月租。

从租房到典房,武大郎算是升了一个档次。按说用不了多久,他们夫妇就能住上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惜武大郎早早被红杏出墙的老婆毒死,没能圆上买房梦,至死也是个典房户。

那个时代,带产权的房子也不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要35两银子,相当于7000元钱。常时节就在西门庆的资助下买了这样一处房子。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西门庆替姘妇王六儿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花银120两,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折合成时下货币,常时节的房子1平方米不到200元,王六儿的房子1平方米顶多300元,比起今天大城市里动辄每平米上万元或几万元的房价,确实廉价。

西门庆是有钱人家,住深宅大院,价值1200两银子,合今天人民币24万元。后来,他又花1990两银子买下三个街坊邻居的花园、旧宅、庄子。粗略算来,他家房产,总值在3000两以上,合今天的人民币60多万元。也就是说,西门庆把几处豪宅都变卖了,现在还不够买北京上海的一个小户型房子。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