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海军的兴衰浮沉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无不与海军的发展密切相关。数百年来,从西班牙到荷兰,从英国到美国,几乎每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都与海军的强大、海权的巩固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上,要了解海军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英国无疑是最佳样本。曾拥有世界最强海军和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对近现代人类历史和文明投射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大英帝国“日不落”的辉煌,虽已随其海上霸权的失去而终结,但英国海军由小到大、又由盛而衰的历史,仍不乏解读与思考的价值。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从欧陆逐鹿到海洋扩张——弱势岛国崛起为欧洲强国

地处西欧一隅的英国,是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岛国。从上古时代到中世纪,罗马军团、日耳曼人、北欧海盗⋯⋯接踵跨过英吉利海峡踏足不列颠,在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英吉利民族。近代以前,易遭大陆方向侵袭的梦魇,为英国的对外政策烙上了深深的“大陆印记”。英国积极地介入大陆政治,在建立“跨海峡帝国”的梦想中耗费了几乎全部热情和精力。

16 世纪初,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和都铎王朝的建立,无奈离别大陆的英国人,方才开始明确地朝“岛国民族”的方向发展。此时,地理大发现正使欧洲经贸重心从地中海向“西欧-大西洋”方向转移。为对付外敌入侵,都铎王朝的君主们开始组建和加强一支正规海军,并自觉地把视野转向海外。

大海盗德雷克

正式成立于 1546 年的英国海军,在与海上强国西班牙的财富争夺中找到了发展的催化剂。1588 年,被英国海军海盗式的打劫勾当所激怒的西班牙君主,出动庞大的“无敌舰队”,意欲一举踏平不列颠。殊不料,以大海盗德雷克、豪金斯为骨干的英国海军不畏强敌,一改传统的接舷战法而采用远距离炮战,一举击溃“无敌舰队”。这是英国人在夺取海上霸权征程中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此后,英国人满怀必胜的信心和对海权的强烈渴求,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至 17 世纪上半叶,以海军为后盾的英国不断扩大海外贸易规模,积极向印度和美洲渗透,基本确立了其欧洲强国的地位和英帝国的雏形。

强大海军支撑海权伟业——欧洲强国晋级全球霸主

随着西班牙走向没落,为争夺海上霸权,英国相继与荷兰和法国这两个重要的新兴海洋国家展开竞争。从 1652 年起,英国与“海上马车夫”荷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海战,虽互有胜负,但通过转口运输贸易谋利的荷兰深受打击,最终耗尽了国家的元气。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7 世纪后期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与之进行了 100 多年的曲折斗争。在 7 次主要较量中,除第 6 次法国略占上风,英国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宣告拿破仑战争终结的 1815 年《维也纳和约》,标志着英国在海洋上完全战胜了法国。在此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能够和敢于向英国皇家海军挑战。到 19、20 世纪之交,英国建立起一个横跨三大洋、遍布五大洲、面积达 3350 万平方公里、拥有约 4 亿人口的殖民大帝国。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没有陆上直接威胁的岛国,英国能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和维持海军力量,将英吉利海峡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继而采用灵活的“结盟-制衡”外交政策封锁和打击对手。

英国以争得的海上优势为基础,实现了海军、殖民地和海外贸易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环:强大的海军推进和保护了殖民事业和海外贸易;辽阔的殖民地提供了散布全球的海军基地,直接服务于舰队;巨额利润的海外贸易,既为海军建设及拓展殖民地提供了充裕的财源,更带动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 19 世纪的“世界工厂”。

两次世界大战中“惨胜”—— “日不落帝国”跌下巅峰

19 世纪后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优势迅速缩小。新兴强国纷纷寻求扩张势力范围,开始挑战英国在海上乃至国际事务中的支配地位。20 世纪初,德国海军异军突起,英国海军面临的危机暗流涌动。

正在失去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的英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国海军中改革派的代表费希尔,推动海军以“无畏舰”这一划时代舰种,淘汰了英国所有的现役战列舰。英国甚至不惜与夙敌法国和俄国就海外利益分配达成妥协,构建了夹击德国的“协约国”阵营。德国的强势崛起与英国的扩军备战,成为了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

尽管实力占优的英国舰队将德国水面舰艇主力牢牢封锁在北海,但 1916 年的日德兰大海战还是使英国海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德国展开的“无限制潜艇战”也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一度令英国无所适从。虽然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一方最终打胜了一战,但一战使英国元气大伤。英国海军已难以维持其传统的“两强标准”(即实力至少要与仅次于它的两支海军的总和相当),1922 年华盛顿会议后只得降为“一强标准”,实力仅稍稍超过当时居于次席的美国海军。美国则以“门户开放”政策渗透进英国广袤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国”的骄阳开始失去耀眼的光芒。

脆弱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太久,便被更为残酷惨烈的二战打破。凭借实力尚存的海军和新兴的空军,英国免于像诸多欧陆国家那样沦亡于纳粹之手,成为唯一自始至终参战的大国和盟军反攻德国的重要基地。然而,二战又是一次英国耗费举国之力才获得的“惨胜”。战后,英国已沦落到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求生存的地步,恰如丘吉尔黯然神伤所描述的,“在巨大的俄国熊和北美野牛中间,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