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50年左右,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期间,古埃及通过开凿尼罗河谷上的砂岩悬崖,建成阿布辛贝神庙。因为神庙与阿斯旺古镇临近,当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神庙面临着被洪水淹没的威胁。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一个由多国赞助开发的项目中,神庙被拆迁到比原址高60米的内陆地区,以防止受到洪水的破坏。
拉美西斯建设工程
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79至前1213年期间,统治着埃及王朝。世人之所以记住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埃及与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战斗,还修建了许多大型神庙和纪念碑,其中也包括他本人的巨型雕塑。阿布辛贝神庙群的建筑工作就开始于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250年左右。主神庙供奉着埃及的太阳神阿蒙-拉和天空之神拉一哈拉克帝,小一点的神庙则供奉着哈托尔女神,她是生育和爱情之神。
进入主庙的入口两侧有四尊高20米的法老坐像。坐像底座上雕刻的小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子女和宠妃奈菲尔塔利,以及伟大法老的母亲图雅。

神庙内堂,是祭祀神灵和法老的地方。那里有三个嵌入山体内部达56米的大厅。为了敬奉太阳神,神庙设计独特的入口,以使每年有两次时间,旭日的光线正好能够照进中间的走廊和内堂。这两次时间分别为2月22日和10月22日。
内部走廊两侧的壁画描绘了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5年与赫梯人在卡迭石大战的场景,还有将法老绘制成冥王奥西里斯的模样的雕塑。这一形象来源于埃及人对神圣王权的宗教信仰。他们认为法老死后会变成奥西里斯,继续统治阴间。
发现及保护
由于政治权力中心向埃及北部和地中海沿岸倾斜,阿布辛贝神庙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同时也被流沙所覆盖。1813年,瑞士的考古学家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在尼罗河上探险时,发现了这些神庙。贝克哈特是第一个在约旦佩特拉古城探险的欧洲人并因此闻名于世。1817年,意大利籍埃及古文物收藏家意大利人乔凡尼·巴提史达·贝尔佐尼对阿布辛贝遗址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20世纪60年代,埃及政府在尼罗河的阿斯旺地区开始修建大型堤坝。被阿斯旺大坝拦截形成的人工湖有冲毁阿布辛贝遗址的危险。为了保护该遗址,人们将神庙拆成小块的石头,然后再在一个高海拔的地点重新组建起来。由于这些神庙与其背景十分协调,所以拯救方案决定将它们移到一个同样的背景中去。这样,为了保证神庙重新落脚在纳塞尔湖的水面上,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64米,从尼罗河后移180米。现在,迁址后的神庙已经成为埃及最吸引人的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