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外行人,就连专业人士,也不见得熟知符的含义。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相信大家都听过王安石这首诗。它描写了当日的习俗。另一句话,“鬼画桃符”,想必大家也很熟悉。这反映了外行人根本看不懂专业人士画的符。
其实,不止外行人,就连专业人士,也不见得熟知符的含义。《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了一则故事:“昔吴世(即吴国)有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签题以示象(即介象),皆一一据名之。其有误者,便为人定之。自是以来,莫有能知者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符是有内涵的、可以识别的;掌握符的内涵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敦煌出土的P.3358《护宅神历卷》
“符”,又称“神符”、“道符”,本是古代调动军队、代表一定权位的信物,后与法术相结合而被神化。道教产生以后,这种法术化的符又被吸收并加以发展。
《淮南子》称:“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云:“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由此观之,中国文字本来就有劾鬼之能,“符”不过是发扬了中国文字的传统。
纬书《龙鱼河图》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黄帝出军诀》曰:“黄帝……梦西王母遣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得兵契信,战则克矣。”(所谓“太一在前,天一备后”便是后文的“太一锋”。)可见汉人相信神符出于神授,神符是兵信。具体说,符是用来召劾鬼神的。
《云笈七签》卷八,“释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经”云:“符者,信也。太上之信,召会群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五,“玄灵符法”云:“符者,律令也。可以召万神,禳众恶也。”可见道教也持类似观点。
那么,桃符如何“鬼画”呢?

阳嘉二年(133)曹氏朱符
上图是陕西户县曹氏墓解谪瓶上的朱符。解谪瓶,又称解除瓶、解注瓶,旨在为曹伯鲁家“移殃去咎”,让亡魂赶快“至之鬼所”,并让曹家“长保孙子,寿如金石,终无凶”。下文将以此二符为例,略作解析。

字符1

字符2
字符1是由日和字符2组成。《说文解字》有“旹”字,为古文“时”字。在古文字中,偏旁、部首位置并不固定,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也可增可减。符首写“时”字,大约是在明示万物的生死都是有节期的,应按天的意志行事而不能违反。
写出日、月字是标明阳阴、生死的归属不同,生人属于阳世,死人归于阴间,两者差别巨大,也就是同载解除文(曹氏解除瓶上除了符,另有一段文字)所说的“生死异路,相去万里”。画有三个日字似是表明生人世界的强盛。
右下角二字当为星宿名称。尾宿属天的后宫,因其由九颗小星组成,故象征多子,兼管生育之事;舆鬼五星,管理死人祠祀之事。其具体意思是驱赶死鬼,让它赶快到鬼所去,生人多子多孙受尾宿佑护,死人受祠祀归鬼宿管理。
户县曹氏第一符的完整含义当是:万物的生死是由时节制的,不能违反,活人属于日所代表的阳世,死人归于月所代表的阴间,尾宿保佑曹家多子多福,鬼宿管理死人祠祀之事。
从形体上看颇象绳索盘绕之状。在汉代人的宗教信念中,绳索原是劾鬼驱邪的重要神物之一。它也是所谓的“太一锋”,即以代表太一的天极星与天一星合画在一起的星图。天极一星在后、天一三星在前。西汉武帝曾用它来厌敌。黄帝所受也是此符。其周围环绕着十个字,即“大天一,主逐敦恶鬼,以节”。古书常有“以节”一词,指持节而言。“敦”之本义当以训挞为是。
户县曹氏第二符的完整含义当是:绑缚恶鬼的法物绳索在此,具有逐鬼驱邪职守的太一、天一星神也在持节以待。
综上所述,户县曹氏第一符是申明天帝的神意,第二符则是表现御鬼的力量。

十方救苦天尊符及其构成
曹氏朱符是年代较早的符。此后符的形态和用法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不变的是,符是可理解的。每画一笔都有特殊赋义。每一符义都是造符者赋予的,与约定俗成的文字含义不同。他们只有在亲口密授的狭小圈子中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