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
希帕提娅之死,也标志着希腊哲学的衰落。

乱世才女

东罗马帝国早期,在北非埃及亚历山大城里,有一位集美貌、智慧,辩才、品德于一体的女哲学者。她一生未婚,勤勉教学、研究,成为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及教师。她就是第一位在史上留名、有确切资料的女哲学家——希帕提娅(Ὑπατία)。

希帕提娅常被当作古希腊文明最后的代表,不仅是因其著名的希腊化古埃及新柏拉图主义学者身份,更因其对科学做出的不朽业绩。但令人心碎的是,生如夏花般美丽的生命,却如经典希腊悲剧般被基督暴徒群袭、在基督徒祭坛前被凌迟肢解并焚尸。

在希帕提娅之后1000多年,直到古希腊理性之光重照欧洲,才又有杰出的女数学家阿涅西在文艺复兴的宽松环境里出现。现代的女哲学家们往往都谦称自己为“希帕提娅的女儿”;人们为了纪念为科学献身的、美丽的希帕提娅这位最早的女数学家,把月亮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希帕提娅山”。希帕提娅没有肖像传世,但在后世作家与艺术家的想像中,她具有女神雅典娜般的美貌。

赛昂

希帕提娅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现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她的父亲赛昂(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最后一批学者之一。赛昂的名气主要自来于他所注释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这些手稿都相当完整的流传下来,给后世带来影响。赛昂不但是一个著名的深通数学、天文的学者,也是自己女儿的出色的家庭教师。在父亲精心培育下,希帕提娅10岁的时候,就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去测量金字塔髙度。17岁时,她参加了全城芝诺悖论的辩论。她一针见血指出芝诺的错误所在:芝诺的推理包含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假定,他限制了赛跑的时间。这次辩论,使她的名声大震,所有的亚历山大城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非凡的女子。

芝诺悖论

20岁以前,希帕提娅几乎读完了当时所有数学家的名著,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丢番图的《算术》等。约公元390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希帕提娅来到希腊文明中心的雅典,在小普鲁塔克当院长的学院里进一步学习数学、历史和哲学,在这里她成为受人景仰的数学家。雅典城许多名流、学者争相来到她的住所请教数学,或者讨论哲学问题。后又到访意大利,结识了当地一些学者,并与之探讨有关问题。大约395年返回家乡,此时已经是一位相当成熟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了。

亚历山大城的一流学者

约在公元400年时,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院从事科研和讲学工作,并迅速成为亚历山大城中柏拉图学派的领导者。此时,希帕提娅的学识已胜过她的父亲,她在学院中讲授圆锥曲线、代数学、几何原本和天文学等课程。吸引了各国学生前来听课,成为举世瞩目的女学者。希帕提娅在授课之余,还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这段时间,希帕提娅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研究成果,更多的成就还是在数学领域。

首先,修订《几何原本》。希帕提娅时代离《几何原本》成书已经有六百多年了,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这本被抄来抄去的书,出现了不少错误。希帕提娅同父亲一起搜集了各种版本,进行认真修订,并加了大量评注,新的《几何原本》更加适合读者阅读,以至于成为当今各种文字的《几何原本》始祖。

丢番图的《算术》

其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丢番图的代数学,独立撰写过一本颇有创见的教科书《丢番图(算数)评注》。书中除了丢番图的《算术》作了评注外,还发展了一次方和二次方程的解法。书中有不少新见解,并补充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评注写的很长,足以看作是一篇独立论文。

再次,她深入地研究了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并对此书作了详细的注释。在此基础上写出适于教学的普及读本,并写过几篇研究圆锥曲线的论文。圆锥曲线包括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二次曲线,这些重要曲线,直到17世纪才又重新引起一些著名数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此外,希帕提娅还写过天文学专著。她曾协助父亲补注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独立写了《天文准则》等。另外有证据显示,希帕提娅在科学上最知名的贡献,为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

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

在哲学领域,讲授新柏拉图哲学。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其他许多古希腊哲学家的不少著作作了注释。按道理,她应该有不少哲学著述的,可能存放在博学院的图书馆里,随后,在公元640年图书馆最后一次大火被烧毁而全失。她的哲学虽然承继柏拉图,但以科学为基础,比她同时代的哲学家普罗克洛斯更学术化而不带宗教色彩。

希帕提娅的著述几乎都失传。到15世纪末,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希帕提娅原著《论丢番图的天文经典》的一些残页,可能是后来由于君士坦丁堡的沦陷而落入土耳其人手中的手稿辗转流落到那里,这成为研究她的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由于缺乏直接的历史资料,希帕提娅真正的数学成就已难以考察,但从间接的书信传记中可以大致知道。有关希帕提娅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她同時代的基督徒史学家所奎德所写的《教会史》;学者达默斯修斯留下的残篇;第11世纪末希腊词典编纂者苏达编写的《辞书》以及希帕提娅著名的弟子辛乃西斯所留存下来的《书信集》、《散文和赞美诗》和《梦》等。

所奎德的《教会史》

嫁给真理

希帕提娅是一位才智非常高,意志很坚定的女子,为了她的理念,她终生未婚,投入她喜爱的科学与哲学世界。据说,赛昂有意要把女儿塑造成“完美的人”,而事实上她的确也是这样。她有非常美好的姿色,身材高挑,声调优美,加上有练就的好口才(这在希腊罗马时代是当公众人物的资本)、渊博的学问、人聪慧、谦虚又有好品德。遇到她的人沒有不称赞她的美丽和学养的。她的弟子辛乃西斯从雅典写给他弟弟的信中说:“……雅典以前是一些先哲的故乡,如今它只虚有其名罢了!反而养蜂人有些名气。而埃及现在却享受着希帕提娅智慧的果实……”

早在希帕提娅游历南欧时,人们就对其年轻美貌和博学多才交口称赞。不少哲学家、贵族子弟纷纷上门求婚,年轻气盛的希帕提娅受不了蔓延在罗马上空的淫靡颓废之风,这与她的理想相去甚远,她想的是人的一生要为社会做贡献,而自己现在正是埋头钻研学问的黄金时代,岂能沉溺在爱情之中。因此,希帕提娅对每一个求婚者都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愿嫁给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真理。”希帕提娅自从雅典返回家乡之后,更加笃信理性是真知的唯一源泉。

《苏达辞书》中也记载:“她如此美丽动人,听她讲学者当中,有个人爱上了她,无法压抑满心求索,只能向她吐露实情。无知的传言道是她以音乐安抚了他的相思病,但事实是,音乐全无效果,她于是带来了一些女子每月使用的碎布条,将它们掷在他面前,向他展示她天生的不洁,并说:‘你这个无知小子,你爱这东西吗?这一点也不美丽。’那人的灵魂便因这羞耻、惊人且叫人不快的景象而转过了身,从此复归正途。”

电影《城市广场》中描绘的希帕提娅

所奎德在他所著的《教会史》中,对希帕提娅做出如下描绘:“亚历山大城中有个名为希帕提娅的女人,是哲学家席昂的女儿,她不但在文学与科学领域造诣甚深,也远远超越与她同代的哲学家们。她承继了柏拉图与普罗提纳斯的学派,向听讲者阐述他们的哲学理念,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只求能获得她的点拨,基于良好的教养,她有一种沉着从容、平易近人的气质,她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出现在当地的行政长官面前,从不因参与男人的集会而羞窘难为情。而对于男人而言,由于她超凡的尊严与美德,他们只有更敬爱她。”

希帕提娅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她常披着一件哲学家惯穿的有许多补丁的长袍出现在众男人面前,参与讨论与演讲等。一般市民很爱戴她,敬重她。当他们看到她时会向她欢呼,並拋花给她。而来亚历山大城履新的政要都会登门拜访她,向她求教。当时亚历山大城的行政长官奥伦茨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经常来访希帕蒂娅,征询她对各种事务的处理意见。

遭受迫害

希帕提娅生活于一个有着光荣文明传统的世界文化、经济中心,图书馆、博学园、希腊数学、神学、哲学和宗教及其之间的关系令人着迷,却同时也是政教纷争之地。在公元4、5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光荣的智力传统和躁动不安的社会背景并存,这座由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建立的港口城市,历经托勒密王朝近三百年统治、罗马人四百年统治后,税负很重,心理上很排斥这些外来的希腊罗马文化。加上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犹太人等杂处在一起,同时也是各种宗教的大熔炉,并存着异教(如希腊神话中的多神教信仰)、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于是他们之间经常有争执、冲突、暴动、械斗等事件发生。公元4世纪晚期,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而其他宗教则受到排挤和迫害。希帕提娅作为“异教徒”,就身处于当时的“异教徒”与基督徒的冲突之间。

希帕提娅作为一名精通数学、天文学、哲学的科学家,拥有雄辩才能和崇高的声望,这使当时的教会感到极大的威胁,于是把她视为眼中钉。虽身为异教徒,希帕提娅仍受到许多基督徒的崇敬。她在研究院里讲课,就宣传科学的理性主义,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虚伪,在基督教徒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基督教廷十分恐慌,视她的哲学和数学为“异教邪说”。然而,一些正直的学者和社会人士却称赞希帕提娅的才华和品格,甚至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在她那个时候,她已有许多学生是基督徒,其中包括她最出名的学生辛乃西斯。辛乃西斯后任托珞麦斯地方主教。辛乃西斯是富裕的名门之后,他家族宣称他们是斯巴达王的后裔。辛乃西斯和他兄弟在393年由遥远的家乡来到亚历山大城,求教于希帕提娅。

提阿菲洛

在公元393年亚历山大城的主教提阿斐洛挟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之名彻底摧毀了塞拉皮雍神庙及它附属的图书馆。412年3月提阿斐洛死,12天后他的侄子西里尔继任为亚历山大城主教。他在思想上比他的伯父更具东方色彩,更抗拒希希腊罗马文化。他极力推行反对“异教邪说”的计划。西里尔上台后不久,就施用各种诡计,篡夺了地方长官奥伦茨的一部分权力,并借用这些权力迫害“异己分子”。亚历山大城的主教西里尔和执政官奥伦茨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如今的塞拉皮雍神庙

奥伦茨和希帕提娅都是异教徒,且颇有私交,于是很多基督徒认为主教西里尔和执政官奥伦茨和之间的矛盾是希帕提娅挑拨的结果。阴险毒辣的西里尔深知希帕提娅在宣传“异教邪说”,而且她与奥伦茨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深厚的友谊,便决定先除掉希帕提娅。于是,西里尔到外散布谣言,说希帕提娅是解决主教与行政长官之间矛盾的障碍,应该对她进行惩罚。

希帕提娅听到谣言之后,预感到这是不祥之兆,但并没有在压力面前屈服,而是继续去研究院授课,传播科学思想。公元415年3月的一天,希帕提娅坐着马车去研究院讲课。当马车行至一个教堂的门口,事前由西里尔策划好的一群暴徒,迎面赶来拦截马车,把希帕提娅从马车上拉下来,拖进教堂,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暴行。一位才华超众、贡献卓著的女数学家就这样遭到宗教的野蛮、残忍、无情的杀害,悲壮地离开了人间。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