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的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疾病带给人类的威胁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位促使人类医学进步的伟大人物,都应被我们铭记。
19世纪的欧洲,男性执掌的社会主要的话语权,绝大部分贵妇人终其一生的理想,也不过是能嫁给一位出色的丈夫。但在这样一个年代却有一位女性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护事业,在战场上拯救了数万战士的生命,并重新定义了护士这一职业。时至今日,全世界的护士们依然会在5月12日这一天举行纪念她的活动。她便是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现代基础护理学的奠基人。
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上流社会家庭,她的名字是取自她的出生地佛罗伦萨,那一年她的父母正好在意大利旅行。南丁格尔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而她的母亲同样也是出生名门望族,这使得南丁格尔有能力获得极为良好的教育。
她心地善良,经常帮助穷人。在她22岁那年,一个穷人在伦敦的一所工厂医院死去,引起了公众对医院的责备。此时,南丁格尔内心萌发了要改善医疗环境的想法。为此她打算前往当时医疗技术较为先进的德国进行学习护理知识,这一决定在她的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南丁格尔为后世护士们立下的誓约
在当时的英国,护士是受人歧视的职业,人们认为他们长期的病菌接触,是肮脏低贱的。这也使得从事护士职业的大部分都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他们缺乏系统的护理知识和卫生意识,这无疑也加剧了社会对他们的偏见,认为他们和仆人无疑。
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南丁格尔这样一位富家千金理想的人生理应是参加各种舞会社交,邂逅自己的如意郎君。而不是去从事肮脏、低贱的医护工作。但南丁格尔最终还是顶着家庭的压力,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学成归来后,南丁格尔在伦敦成立一家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首创了病人可以拉铃召唤护士的制度,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在伦敦发生霍乱时,南丁格尔志愿参加了紧急救护工作,备受赞誉。

南丁格尔画像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有线电报等新式科技先后亮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现代意义的战争。
然而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新式战争,使得战场上更加残酷,参战各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伤亡。
然而令英国人格外感到耻辱的是,英军很大一部分士兵并非是战死沙场,而是受伤或患病后得不到良好的医治,最终痛苦的死在医院内,当时英国野战医院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参战各方。

克里米亚战场
前线士兵的痛苦也令南丁格尔揪心不已,她利用自己家族的人脉,很快便联系上了英国战争部长赫伯特,讲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愿自费带领护士赶赴战场。最后经政府同意,由政府给予经费支援,让南丁格尔组建护士团队前往战场支援。
南丁格尔的队伍包含38名护士,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南丁格尔在欧洲大陆学习时,除了学习先进的护理知识之外,也曾见识过欧洲其他国家慈善女子修会先进的护理组织方式,她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了自己的团队中。
最初南丁格尔带领护士团到达战地医院时,英国的战地医生医生对他们十分排斥。认为她们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但很快南丁格尔就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她首先拿出自己的3万英镑(也有部分资料认为这笔钱来自社会捐助)添置医院药物和医疗设备,并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在南丁格尔和其余38名护士的努力下,英国战地医院原本肮脏混乱臭气熏天的面貌很快得到改善,变得整洁清爽。每当发现有重伤的士兵时,南丁格尔便亲自过去安慰他们,减少他们的痛苦,尽管有些时候伤兵依然会死。到了晚上的时候,伤兵们常常会看到南丁格尔提着灯在医院里巡视,士兵们都亲切的称她为“提灯女神”。

提灯的南丁格尔
一位伤兵曾这样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
同时南丁格尔还发明了“玫瑰统计图”,以此记录分析野战医院内,病人死亡率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指导医护工作的进行。

南丁格尔发明的玫瑰统计图
在最初几个月里,南丁格尔每天都工作超过20个小时,她竭尽可能减少每一个患者的痛苦。最终在南丁格尔的不懈努力下,6个月后英军的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至2.2%。
南丁格尔奇迹般的护理效果震动了英国,改变了人们对护士的认知,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南丁格尔在回国后,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在英国圣多马医院创建了一所正规的非修道院形式的护士学校,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的生日 (5月12日) 被定为国际护士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南丁格尔固然伟大,但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所能书写的,和南丁格尔同时代的其他一些女性,同样为护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如同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军的医院便以整洁、秩序井然而闻名,英军官方刊物《武装部队联合杂志》(The United Service Magazine)在1854年12月刊登了如下内容:
“他们的床更好,他们的安排更有序。通风状况非常好,据我们所知,这里不缺乏任何东西。一些较为危重的伤员主要由仁爱修女会(Sisters of Charity)看护……这些优秀妇女的勇气、活力与耐心超出一切褒扬之辞。在(英军的)斯库塔里,一切无趣而沉寂,冷漠和可怕这样的形容词似乎都美化了那里的状况。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生机与活力。”
而这一切应当归功于法军中相当数量的优秀女护士。除了法军之外,俄军的女护士同样表现出色,俄国人曾先后组织并挑选了140名女护士前往塞瓦斯托波尔前线,负责护理伤员和协助手术、分发药品、管理医院内务,甚至还有不少护士兼职代写家书。在漫长血腥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中,先后有17名护士殉职,几乎所有人都曾罹患伤寒或热病,但她们坚守职责,病愈后立刻投入轮岗工作。
事实上南丁格尔之所以要前往德国学习护理知识,便是因为当时欧洲大陆的护理水平要远远高于英国。
而南丁格尔能在这样多伟大的医护人员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有其家世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在于她开了风气之先,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让更多中高阶层的女性积极参加这项工作。
此前由于人身安全和尊严缺乏保障,若无教会介入,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大多对让女儿从事医护工作持反对、犹疑的态度。
正是由于南丁格尔不遗余力的推动,才改变了大众对于护士这一职业的认知,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这不光改善了病人的处境、整体医疗状况,还给以后的女性的独立自主提供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