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血鬼可谓是如今西式奇幻作品中最经典的形象,关于其的电影、动漫、游戏不计其数。但繁多的作品各自衍生出来的设定,也时常让很多爱好者感到十分困惑。其实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本身便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
吸血鬼的传说最初主要在东欧,特别是巴尔干半岛地区流行,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关于吸血鬼的传说,记载于一份1047年的文献中,出现在位于今俄罗斯境内的诺夫哥罗德。然而,此时并没有太多相关传说产生。
在之后的岁月里,吸血鬼的传说继续在欧洲东部流传,在当时的民间传说中,吸血鬼的形象和后世高贵优雅的形象相差甚远,不过是一群丑陋凶残的怪物。他们都是死去很久的尸体变成的怪物,皮肤的颜色发暗,或呈紫色,身体肿胀,面目狰狞,披头散发,指甲尖利。他们会在晚上从坟墓中爬出来,袭击牲畜或者村庄里的人类,并吸干他们的血液。
另外吸血鬼会通过撕咬裹尸布来传播瘟疫,吸血鬼的裹尸布会被鲜血浸满。因此当时会用一块砖头撑开死者的下巴,以防止他们变成吸血鬼。吸血鬼在夜晚活跃,镜子上映不出来他们,他们怕火焰和太阳、大蒜、圣水、十字架、银、尖木桩。值得一提的是,在喀尔巴阡地区,很长一段时间里,吸血鬼被认为是狼人的另一种形态。

吸血鬼故事最早只是在欧洲东南的巴尔干半岛流传
17世纪时,匈牙利的伊丽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被曝出谋杀了几十名年轻少女,而东欧自古以来流传的吸血鬼传说很快便让相关报道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很多传闻中称伯爵夫人沐浴在受害者的血液中,以保持美丽或年轻。这一传说最早出现于在1729年拉兹洛·图洛奇的《悲惨历史》中,但这些传说其实都是缺乏依据的,没有证据证明伯爵夫人杀死这些少年是为了沐浴鲜血。但是在素来流行吸血鬼传说的东欧,相关的传闻却始终经久不衰,并且开始逐渐向西欧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吸血鬼一词开始逐渐进入西欧人的视野。
英国诗人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利(John William Polidori)在1819年所创作的小说《The Vampyre》中,将吸血鬼主角鲁斯凡爵士(Lord Ruthven)从野蛮恐怖的杀人僵尸转变成了英国贵族形象。据说这个创作的起因是拜伦举行的聚会中,大家突发奇想决定每人写一篇恐怖故事,其中玛丽·雪莱创造出了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而约翰医生则创作了吸血鬼鲁斯凡爵士。

英国诗人拜伦的私人医生可能是最早将吸血鬼描绘为贵族形象的人
1872年,英国怪异小说作家乔瑟夫·雪利登·拉·芬努创作了小说《女吸血鬼卡蜜拉》,描述美丽而充满诱惑性的女吸血鬼卡蜜拉的故事,开创了女吸血鬼的先河。
而到了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创作了恐怖小说《德古拉》,这部小说大获成功,并在之后改编成电影,使得德古拉伯爵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后世吸血鬼的代名词。

小说中德古拉居住的布兰城堡也成为现实中的旅游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德古拉的英文Dracula,参考了罗马尼亚语中的Dracul一词,这个词原本是罗马尼亚民族英雄弗拉德三世的代称。
这使得大部分人误以为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便是弗拉德三世。但其实作者斯托克并不熟悉东欧历史,也完全不了解弗拉德三世的事迹,之所以选取德古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好听而已。在此之前,也没有人将弗拉德三世和吸血鬼联系在一起。Dracul本意为龙之子,因为弗拉德三世的父亲曾经加入匈牙利国王建立的龙骑士团,所以被称为“龙大公”,弗拉德三世自然便是龙之子。

弗拉德三世是带领罗马尼亚抗击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英雄,也因为其屠杀战俘的轶事被称为“穿刺公”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吸血鬼猎人范海辛,其实是斯托克为了答谢为自己提供写作资料的民俗学家范贝里所创作的,在原著小说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到了后来的电影版中,才成为了武艺不凡的吸血鬼猎人。这一形象问世后,也取得了极高的人气,不断有同人作品问世。
在斯托克之后,吸血鬼的形象基本完成从恐怖怪物到暗夜绅士的转变,吸血鬼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元素。1976年,美国作家安妮·莱丝创作了《夜访吸血鬼》一书,进一步拓展了吸血鬼的种种设定,比如“初拥”最早便是来源于此。
1991年,白狼游戏公司发行了角色扮演游戏《吸血鬼:千年潜藏》,在这个游戏中,吸血鬼的祖先是亚当的儿子该隐,因杀死自己的弟弟亚伯而受到上帝诅咒成为第一个吸血鬼。在他之后,吸血鬼形成了十三个具有不同能力的氏族。这一设定在国内的网络小说中被大量沿用,为大量网络小说爱好者所熟知。
当然在欧美,传统的丑陋怪物一般的吸血鬼形象也并未绝迹,例如英国游戏公司Games Workshop所制作的战锤世界中,吸血鬼就依然保留了更为传统的狰狞形象。可以预想的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我们势必还能在未来见到更多不同形象的吸血鬼,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魅力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