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印度病的全球化
真性霍乱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而流播四海,最终又因现代医疗技术的改进、公共卫生制度的确立以及国际协调的深化而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霍乱一词中国古已有之。《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土郁之发,民病霍乱”;“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明代的张景岳注释说:“挥霍撩乱,上吐下泻。”此外,又有干霍乱之名,“更有吐泻无物,亦有上下关闭,竟不吐泻者,为干霍乱。惟心腹绞痛,令人立毙”,所以又称绞肠疹。

一般认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之前,中国所谓的霍乱是指多发于夏秋二季的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现代医学所指的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即Cholera,系嘉庆二十五年时从印度由海路传入。

霍乱本是印度一种古老的地方性传染病,长期在孟加拉地区流行,只是不曾引起世界的特别关注。那么,霍乱是怎样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性灾难的呢?

这与英国的政策密切相关。18世纪早期,印度的棉花工业发展兴旺,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了大量纺织品。到19世纪早期,这一盛况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采取关税贸易壁垒,解雇了大批纺织工人,为英国谋取了大量低价棉花。此等举措开始危及到孟加拉的经济,许多当地工人失业,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他们离开霍乱高发的三角洲地带,来到英国治理下的新型大都市,比如英属印度的首都加尔各答。1817年,霍乱就是从这里席卷世界的。

孟加拉的种植场

随着英国不断向东印度公司派遣军队和职员,导致英印人群不断接触。仅仅几年时间,霍乱就从印度东部蔓延到西部,从沿海肆掠到内陆。这是流行病有史以来第一次席卷整个印度,全印度至少有数百万人在这场霍乱中丧命。印度也曾有过天花等传染病,但是从没有一种传染病像霍乱一样给印度带来如此重创。

19世纪20年代初,霍乱向东扩散到中国等东亚国家,向西蔓延到中亚、伊朗和俄罗斯近东地区。至1830年,它甚至传到了墨西哥,过了几年又传到欧洲中部和西部,之后几年又跨过大西洋传到了美国。19世纪的航线充分显示了西方国家在传播霍乱中的角色,主要航运公司的航运路线纵横交错,几乎把整个世界都密切联系到一起,这也意味着各个地方比以前更加接近彼此。

行文至此,读者不免疑惑:难道满清不是实行闭关锁关的政策吗?印度传染病是怎样在中国扎根的呢?实际上,清前期海外贸易与海上交往比之宋明两代均有较大发展。以主要外贸口岸的粤海关为例,乾隆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1758一1767)的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二年(1788一1797)增加到512,903,300两,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七年(1818一1827)又增加到721,050,150两,分别比第一个十年增加了1.78和2.59倍。这些货物无疑基本是通过海上运输的。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尽管中国的远洋帆船航运业,已出现衰败之势,但外国来华船只则明显增加,从乾隆中期,平均每年28.9艘,而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仅英国进入广州的东印度公司船和散商船就达54艘。可见,随着海外贸易特别是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外贸易的增长,中国沿海与印度以及东南亚之间的联系加强了。霍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侵入并肆虐中国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国门就已经打开了

广州十三行

真性霍乱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而流播四海,最终又因现代医疗技术的改进、公共卫生制度的确立以及国际协调的深化而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霍乱是在饮用水中传播的。从1860年起,霍乱对西方国家来说已然不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如供水、排污系统等等。最后一场影响到西方大部分地区的霍乱是1866年于汉堡爆发的。此后,西方再没有大规模的霍乱疫情。但是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霍乱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对于像英国这样的大帝国来说,必须阻止像霍乱这样的疾病破坏整个帝国的制度。这不仅仅是贸易问题,也影响到帝国对世界不同地区能否保持原有的控制力。例如,1854年至 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著名护士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就试图鼓励政府进行卫生改革,特别是在殖民地的军队中进行改革,以期遏制疫情。

19世纪60年代,不仅英国,其它许多欧洲大国也都将霍乱视为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因为霍乱是他们进行贸易的重要障碍。1866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号召其他国家一起聚集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会议,共商解决之道。此后,一些国际性机构试图规范航运流程、检查船只是否携带霍乱等传染病。如果船上没有人存在那些症状,那么整只船便可以通过而不必进行进一步检疫(Quarantine;对要求入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在进港前一律在锚地滞留、隔离40天的防范措施),毕竟霍乱不是直接性传染疾病。相比其它措施而言,这一举措对商业的破坏性小得多。

检查是否有霍乱迹象

电报的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染病监控手段,另一方面却又放大了恐慌。随着摄影和新闻越来越多地应用,电报还能制造出一种对疾病威胁的即时性感觉。所以当世界不同地区发生疾病时,特别是当瘟疫在1890年再次传播的时候,即使是远方的人们也能知晓,他们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瘟疫造成的灾难的各类照片,这无疑让许多人更加害怕。

19世纪90年代中期,霍乱的重新到来使得许多国家恢复了检疫的旧制度(恐慌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使得国际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到1900年左右,人们意识到不能像这样继续下去,必须回到国际协调中去。因此,人们拥有了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专注于如何控制疾病传播。还有第一个国际机构也在此时代创立,用来监督和存储信息。霍乱再难以造成国际性的灾难了。

阅读数 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