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交通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已经可以吃到越来越多产自远方的食物了。而在历史上,其实人类的餐桌也是因为不断的交流而变得丰富的。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人文纽带。大量原产于西亚、地中海沿岸、非洲、印度的美食,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了中国,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其中很多名字中带有“胡”字的食材,基本上一听就知道,老家不在中原。

胡萝卜的名字就道出了它的由来
例如香甜可口的胡萝卜,就原产于中亚的阿富汗一带。传入中国的时间暂时不能确定,但应该不早于汉代,也不晚于明代。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橙色胡萝卜,其实是17世纪荷兰人培养出来的品种。真正纯天然无人类干预的胡萝卜品种,其实是紫色的。近年来,有些农产品公司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试图复兴最“传统”的紫色胡萝卜。但早在几百年前,全世界人民就觉得橙黄色看上去更加温暖明亮,紫色看上去更加高冷而危险。所以,这种打着纯天然无添加噱头的商品,并未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人们在追捧复古纯天然的时候,也许早就忘了一种作物未经人工培育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
除了那些至今名字还带着胡字的食物之外,也有一些食物传入时名字带有胡字,但随着时间推移被改了名。
例如黄瓜,原名胡瓜,最初产于印度,后传入中亚,丝绸之路开通后传入中原。传说为了避后赵皇帝石勒的忌讳,而改名黄瓜。一直到宋代,这种外来的蔬菜,在中原都还比较珍贵。宋朝陆游曾说:“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一直到宋代中亚传入的黄瓜都是名贵食材
大力水手最爱的菠菜,则原产于波斯。泥婆罗国(古代的尼泊尔)使者访华时,将菠菜作为国礼赠送给唐太宗李世民。从此中国人的餐桌上才有了菠菜这一食物。

大力水手的力量之源来自波斯
除了以上三种蔬菜之外,蚕豆,莴笋、石榴、葡萄、香菜、茄子、芝麻、扁豆、西瓜、甘蓝等食物也都原产自中东、地中海、印度等地,在丝绸之路开辟后,传入中国。
如果说以上蔬菜还只是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的话,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那么,以下两位调味香料,则是大部分中国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
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丝绸之路开通后,大蒜才开始进入中国。如果没有大蒜,中国人在料理禽类鱼类等腥味较重的食物时,无疑要多费很多的功夫。

制作鱼类食物时,大蒜是必不可少的
胡椒,在今天中国人的厨房中,运用相对较少。但在辣椒传入之前,胡椒长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进口调味料。胡椒的名称中虽然带有胡字,但却并非来自西北地区,而是主要从南亚和东南亚进口,也因为胡椒在古代几乎全靠进口,所以异常珍贵。甚至和金银一样作为货币使用。

曾是昂贵香料的胡椒
明代财政困难时,甚至一度将库存的胡椒作为工资,发放给官员。这也解释了,为啥唐代大贪官元载被治罪抄家时,竟能从家中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明代的水师将领,查抄了走私船上的胡椒后,也经常中饱私囊。在古代,胡椒可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呢。

烹饪肉食时胡椒往往带有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