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交通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已经可以吃到越来越多产自远方的食物了。而在历史上,其实人类的餐桌也是因为不断的交流而变得丰富的。
在明清时代,中国迎来了汉唐之后,又一个外来作物传入的高峰期。为了追求东方的香料(胡椒、肉桂等),欧洲人劈波斩浪,跨越苍蓝大海,穿越整个地球。最后竟将世界各地的餐桌联系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慨吃货的力量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
汉唐时代,传入作物主要以蔬菜瓜果为主。明清时代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很多则是可以作为主食的。这些作物的传入,不仅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更是填充了中国人的粮仓,推动了清代中国人口大增长。

土豆传入后迅速成为重要的口粮作物
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是全球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粮食作物。土豆的做法多样,从偏向西餐的薯条、土豆泥,到更具有乡土气息的土豆丝以及各种土豆烧肉。北至东三省,南到云贵川,各省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来料理着这道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美味。

曾是苏联国家目标的土豆牛肉
除了土豆之外,玉米是另一种原产美洲,又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有趣的是,由于玉米的广泛种植,不少时代背景在明朝以前的电视剧在拍摄时,会无意中将玉米地作为背景,造就出一种“穿越”般的效果。

和土豆一样成为主要口粮的玉米
此外,番薯也是一种原产美洲的作物,时至今日在很多城市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寒冷的冬日,一位老伯推着一辆板车,上面放着一个大型的烤炉,炉子上便是诱人的烤红薯。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会意识到,下里巴人的红薯,也是一位“外国来宾”。

可口的烤番薯是一代人的回忆
虽然土豆、玉米、番薯已成为中国支柱性的粮食作物了,但从美洲传入中国的食物中,还是另外两种调味品性质的食物,对如今的中国影响更大。
西红柿,有名番茄,名字就已经宣告了其来历。中国人在明代最早将番茄作为观赏作物引入,但很快,擅长美食的中国人就发现了番茄的巨大价值。

西红柿炒鸡蛋是很多人学会的第一道菜
而另一种影响深远的美洲调味品则是辣椒。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西南人民对辣椒的喜爱也可见一斑了。
但辣椒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末年。在此之前,喜欢辣味的四川人,就只能用生姜、茱萸、花椒来烹饪。这样的食物,对于今天的“辣党”而言,恐怕难以满足其味蕾。

没有辣椒就没有水煮鱼

没有辣椒就不会有可口的辣子鸡

没有辣椒,诱人的重庆火锅也将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