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安原名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西晋太康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人们对他的了解大都停留于“古代第一美男”上。说起潘安的美貌,在如今的中牟县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据说,当年因为潘安是美男子,所以,他有许多女粉丝,每次潘安外出的时候,行人只要一看到他乘坐的马车,就会驻足观看,连连称赞其容貌盖世。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许多痴情女子对潘安默默钟情,她们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总是会一边追赶着他的车,一边把水果扔到潘安的车里。于是,就留下了“掷果盈车”的美谈。其实,潘安不仅相貌超群,而且是一个早慧的人,他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中牟县志》中说,潘安12岁就会吟诗作赋,“总角辩慧,缡藻清艳”,乡里人视其为奇童。
在漫长的历史中,潘安的文学才华是不能忽略的。钟嵘在《诗品》中赞誉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里的“潘”指的就是潘安,意思是说潘安不仅和当时的文学家陆机齐名,而且,钟嵘还赞誉潘安的文才“如江”,这并非过誉之辞。但是,潘安后来却依附权贵,没有善终,被杀了包括他在内的三族。按理说,潘安作为西晋时期的一位帅哥型的知识分子,他在事业上是应该青云直上的,但是,潘安由于相貌和才名太盛,受人嫉妒,所以,他在仕途上长期官位很低。从20岁到40多岁之间,潘安经历了8次沉浮,其中一次被除名,两次被撤职,一次被授以官职而没有到任,三次被外放,只有一次升迁,可谓仕途坎坷。潘安50岁的时候,写了《闲居赋》,他总结出了自己前半生仕途落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太拙,所以,他决定弃拙而取巧。
于是,潘安开始谄媚权贵,依附于权臣贾充等人。贾充的女儿、皇后贾南风(人称“贾后”)垂帘听政时,潘安做了当时的权臣贾谧(贾南风之侄)的文学集团“二十四友”之首。为了讨好贾谧,潘安还时刻恭候在贾谧的宅院外面,一看到贾谧出门,立刻望尘而拜。元好问曾经写诗论述此事说:“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潘安)拜路尘。”从此,“拜尘”一词就成了谄媚权贵的代名词。要说起来,潘安的惨死和他谄媚权贵有关,这是导致他一门被惨杀的直接原因。潘安曾经用自己的手,间接害死了晋惠帝的太子愍怀太子,这给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伏笔。晋惠帝元康九年(299),皇后贾南风诈称晋惠帝的身体不好,就宣晋怀帝的儿子愍怀太子入朝探视。愍怀太子入朝后,被贾南风秘密安排在另外的房间居住,然后,贾南风派婢女陈舞假传晋惠帝的诏书赐给愍怀太子三杯酒,要他全部喝掉。愍怀太子被迫而饮,酩酊大醉。这时,贾南风就授意时任黄门侍郎的潘安写了《愍怀太子祷神文》这篇文章,诈称晋惠帝的命令,让愍怀太子抄写这篇文章。潘安在这篇文章中写道:“父皇(指晋惠帝)你应该自己退位,如果不退,我(指愍怀太子)就逼你退位……”这分明是以愍怀太子的口气写的一份逼迫晋惠帝退位的、谋反的材料。愍怀太子当时是在酒醉之时,糊里糊涂地抄写了这份“谋反”材料。于是,潘安起草的这份材料就成了愍怀太子的催命符。贾南风一拿到这份为愍怀太子量身定做的“罪证”后,大为赞赏潘安能干,并立刻逼迫晋惠帝把愍怀太子废为庶人。不久,贾南风又派人将愍怀太子暗害。在这场卑鄙的宫廷阴谋中,潘安的一篇文章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工具。不久,愍怀太子事件使朝廷中的大臣们群情激奋,潘安也因此而引起了许多人的怨愤。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四月,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起兵发难,并废皇后贾南风为庶人,然后又将其杀死,贾谧及其党羽数十人被诛杀。司马伦执掌朝纲,孙秀为中书令,把持军政要职。不巧的是,潘安和孙秀昔日曾有宿怨,此时,孙秀不仅得志,而且不可一世,潘安害怕孙秀害他,坐卧不安。于是,潘安主动向孙秀示好说:“孙令(孙秀时任中书令,潘安称之为‘孙令’)难道还会在意我们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冷冷地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意思就是说,我孙秀一直想着咱们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怎么会忘记呢?潘安听了孙秀的这句话,不寒而栗,但也无计可施,只好听天由命。后来,孙秀拘捕了潘安、石崇等人,并判处死刑,而且抄斩三代。在刑场上,潘安见白发苍苍的母亲也戴着枷锁和自己一起引颈就戮,无限悲伤,更无地自容,跪在母亲面前,不断地流泪磕头。这次,潘安因自身谄媚权贵而招致三代人被杀,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兄弟以及兄弟们的妻子儿女。在罹难的潘家族人中,只有潘安的侄子、潘安之兄潘释的儿子伯武和潘安之弟潘豹的妻女侥幸得免。但是,潘安的侄子伯武最终不知所往,潘豹的女儿也不知所嫁。因此,潘安的子女及其直系后人从此永远踪迹皆无了,也就是说,潘安是没有后人的。潘安之死及其连累全家三代人被杀,如此可悲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并为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