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丑贾后真的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吗?

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出身在权贵之家,父亲贾充,仕晋景帝、文帝、武帝三世,“为晋元勋,深见宠异,禄赐常优于群官”,武帝时,充为侍中、尚书令,封鲁郡公,权重一时。充后妻郭槐生二女南风、午。武帝泰始八年(272),在贾充的精心谋划下,武帝诏立15岁的南风为太子衷妃。在家庭的影响下,贾南风既富谋略又多权诈,善邀宠取媚,入宫后很快取得了太子的专宠,地位日固。然而,贾妃入宫多年始终没有生子,这成了她心头大患。为了固宠,争立皇后,贾纪不惜使用残忍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妄,子随刃堕地”。贾南风的悍妒残忍成为旧史家否定其人的一大口实。

贾后专权之前,先后有外戚杨骏和宗室汝南王司马亮把持朝政,然此二人皆无治国之才,不能平衡朝中各派势力,很快失去人心。可以说,正是由于二人的昏庸误国,才将善于治政的贾后由宫闱之中推到了西晋历史的前台。贾后在惠帝元康元年(291)至永康元年(300)三月专执朝政长达10年,在这10年间,她影响了西晋政坛的走向。贾南风“欲预政事,而惮骏,未得逞其所欲,又不肯以妇道事皇太后”,随着她在皇后位置的逐步稳定,她利用司马氏宗室内部的矛盾,借汝南王亮、楚王玮之手除掉了杨骏党羽的政治势力,为皇后不足一年,贾南风即把握时局,于元康元年年三月诛杀杨骏,清除了自己干政的最大障碍。这次政变,贾南风笼络了一批党羽势力,其中包括宗王汝南王亮和楚王玮,武官禁卫军首领孟观和李肇,及其宦官董猛等。贾南风先传假诏诱使楚王玮杀掉司马亮与卫灌,后又以杀权臣的罪名把楚王玮除掉。用这种借刀杀人的方式,她巧妙地灭掉了反对者独掌朝政大权。这以后贾南风“专制天下,威服内外”的地位真正确立。贾南风得以专权主要是拥有皇后的身份,使用这种特权身份得到广泛的支持了,并可以控制惠帝进行矫诏行事。而且当时杨骏专权的种种霸道也引起起众人的不满,所以贾南风能够很快控制局势握权于手。从此,贾后专政天下,也带来了平阳贾氏家族如日中天的势力。贾南风持续了司马氏各个宗族利益平衡的局面,从而使权力结构得以稳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憨怀太子司马橘被废,赵王伦举兵而瓦解。

贾后执政期间,其为政最值得称道之处是她的善于用人和纳谏。旧史家们尽管极力诋毁抹杀贾后个人为稳定元康政局所起的积极作用,而把一切治绩都归于张华等元康重臣,但却无一例外地承认元康时期“数年之中,朝野宁静”,这就证明元康政绩是确实存在的。正是由于握有实权的贾后深谋远虑和善于用人纳谏,才使得以张华等人为核心的权利集团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了再数次宫廷动乱之后,在一个资质不惠、“不堪政事”的皇帝的通知下,西晋还能纠正武帝万年和杨骏、汝南王亮专权时留下的弊端,并维持了长达10年的安定局面。

因此,从前述史实看,贾后执政后的这十年,西晋政局稳定,无论是把它看作“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还是说成是“贾后乱政”时期,都是不甚恰当的。西晋真正出现混乱动荡的时期是从永康元年(300)四月赵王伦矫诏杀贾后,之后又自立为帝开始的。所以“八王之乱”的时间应从元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是贾南风。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