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的县令
臣子撒腿就跑,是逃,君王敷衍国政,也是逃。

1121年4月28日,北宋的清溪县令(今浙江淳安)陈光发现,自己治理的县城,突然闹起了方腊起义。于是,作为百姓父母官的陈光,仓皇扔下一众百姓,弃城而逃。

不过,逃跑的陈光,很快又被逮了回来,为了惩处这个方腊起义期间,表现最怂包的地方官,宋徽宗(了解更多宋徽宗,请a1127年1月9日的开封)将他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此时的方腊,已经占据江南六州,势力发展到极盛,陈光的撒腿就跑,其实是对方腊义军声势的恐慌。

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无往不胜,却也在进攻江南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小说刻画敌人强大,是为了彰显主角英勇,但艺术加工的背后,也有一段历史真实。

a a 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此篇内容在:第一回

那么,盘踞江南的方腊起义,为何能招致众多百姓,发展到如此浩大的地步呢?

从北宋的情况看,原因在宋徽宗的奢侈和蔡京等弄臣的贪婪。

宋朝的国家开支仰仗东南,而东南各地,又以两浙(今天浙江和江苏南部)为最。苏轼就说,江南的赋税里,两浙地区占了近一半,至于其他进贡朝廷的好东西,更是多到数不胜数。不过,进贡的好东西虽多,却都落进了奸相昏君的腰包。

奸臣蔡京贪得无厌,自己兼任司空时,特意创立司空寄禄钱的名头,没啥实际工作,就是为了多领一份工资。

影视剧中的 蔡京

有一次,宋徽宗拿着一支玉酒杯问蔡京,说这杯子好看,我却不敢用,就怕谏官说我太奢华。蔡京就说,我以前出使契丹,人家用的也是玉杯,还嘲笑咱们大宋没用。天底下的好东西都是陛下的,用个玉杯子,那算什么大事儿?为了鼓励宋徽宗蔡京还研究了一个新词儿:丰亨豫大。说白了就是,现在大宋有钱了,陛下你得嗨起来。

宋徽宗嗨起来了,他用花石纲,砸断了江南百姓的脊梁。

帮着宋徽宗一起嗨的,是奸臣朱勔(miǎn)。由于蔡京的举荐,朱勔得以专门替皇帝,在江浙一带搜寻奇花异石。百姓家的园子,但凡谁家的花石,看着还行的,朱勔就带人闯进去贴上封条,没收充公。

没多久,朱勔就不满足于搜罗花石,他开始搜刮钱财和美色,一支支运送花石的队伍,也就变成了一队队的小股土匪,所经之处,盘剥州县,闹得江南民怨沸腾。方腊起义时,提出的口号,就是杀朱勔

方腊起义声势浩大,但原因种种,归拢起来,就是朝廷盘剥。就连南宋的朱熹都说,从古到今盘剥百姓的办法,宋朝是一样也不少。

《水浒传》中, 杨志因押运花石纲失败,被迫流落街头卖刀。

方腊自身的情况看,他也有着独特的条件。

首先,是花石纲让他倾家荡产,生出反心。

方腊是今天的浙江淳安县人,家中有种植漆树的大片园子,是个当地土豪。朱勔折腾花石纲,珍稀木材也在掠夺的范围内,方腊和跟着他种树的百姓,突然遭受无端盘剥,自然心中不满,反旗一树,几天就聚集了上千人。

其次,利用摩尼教蛊惑人心。

摩尼教就是后来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明教。摩尼教强调光明与黑暗二元对立,宣传光明,反对黑暗,以此来招揽信众。

方腊和他的部众营建庙宇,设立香堂,告诉信众,我们是光明的,必将战胜黑暗的北宋朝廷。由此,壮大了声势,赢得了人心。

方腊的妻子,也是起义军中的骨干,经常喜欢穿着红色衣服,胸口间偷偷藏上一面镜子,日头充足的时候,就在众人面前溜达一圈,镜子一反光,整个人就显得都光彩照人,人们不知真相,口口相传,都以为是即将胜利的前兆。

薅羊毛薅到羊要咬人,多多少少都该反思一下,可宋徽宗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他不急,是因为他有三招可以平定方腊

第一招,是通消息。

方腊占据州县时,新任宰相是王黼(fǔ),他跟蔡京一样,也是个十足的奸臣。

本来,地方发生盗贼民变,当天就要上报朝廷,地方官张苑见势不妙,早早向上汇报,可王黼为了粉饰太平,渲染政绩,劈头盖脸就把张苑骂了一通,硬是用纸包火,遮掩了两个多月。王黼这边没消息,宋徽宗就让太监童贯去打听,他给了童贯一支笔,说如果有什么急事儿,你就代我下诏。

童贯到了江南前线,一看是花石纲激反了百姓,大笔一挥,做了这辈子为数不多的一件好事儿,裁撤了转运花石纲的衙门。

安抚住了百姓之后,宋徽宗使用了第二招,是亮诚意。

宋代有句谚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把这件事说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叫侯蒙的大臣,宋江起义时,几万官军都抵挡不住,侯蒙就建议宋徽宗说,宋江带着三十六个人,就能横行河朔,不如招降了他们去打方腊,没准江南的祸乱,也就跟着平息了。宋徽宗觉得办法不错,招降了宋江,不过,侯蒙的办法,没能在方腊那起作用,方腊的脖子很硬,死活就是不肯低头。

软的不行,就只能上硬办法。第三招,是动刀子。

宋徽宗拆了东墙补西墙,派出了十五万禁军和西北边军,浩浩荡荡杀奔江南,方腊的人虽然不少,却大都是平常百姓,连副像样的铠甲都没有,大兵一到,后果可想而知。

此外,宋徽宗还积极利用地方力量,刚开始征讨方腊,朝廷就下诏说,有在家乡待命的官员(寄居官),也要发挥特长,主动作为,能够帮上忙的,朝廷一定不会亏待你。

睦州的寄居官詹大和得了消息,孤身一人跑到准备支援方腊的土豪家里,硬是凭着嘴皮子,说服了一干准备跟着造反的地主豪强。

宋徽宗三招下去,立竿见影,可每一招里,又都藏着敷衍和潦草。

方腊起义失败后,在开封处斩。图为 方腊剧照。

帮助平叛的詹大和,立功很多,但最后得到的赏赐,却十分微薄,惹得旁人都要为他愤愤不平。

比他光鲜得多的,倒是折腾花石纲的朱勔,他不但毫发无损,还经常进宫喝酒,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就端着用黄帕子缠住的胳膊,一动不动,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说,这可是皇帝摸过的地方啊!

平定方腊起义,天下似乎又回到了承平时代,而宋徽宗的治国理政,也得以荒唐敷衍过去。不久,徽宗君臣又做起了收复燕云的美梦,直闹到金兵南下,自己出逃。那时候,他的目的地是朱勔的老家,苏州。苏州距离清溪不远,只是并不知道,南逃至此的宋徽宗,是否也曾心有悔恨。想起那个几年前,被自己杀掉的清溪县令陈光,然后,幡然明白一个道理。

做臣子的撒腿就跑,是逃,而君王对国家大事的荒唐敷衍,又何尝不是逃呢。(了解更多宋朝的后续故事,请a1130年1月24日的杭州a1142年3月26日的杭州

历代评价:

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宋史》

阅读数 7.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