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

我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建筑制式,即使从屋顶也能看出封建等级制下的显著差异。

太和殿

庑殿顶

庑殿顶屋顶的四周都是斜披,有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屋面存在一定的弧度,也做四阿顶。庑殿顶建筑规格最高,常用于宫殿、坛庙等建筑的大殿,以显庄重肃穆,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屋顶形式,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不允许采用庑殿顶。庑殿顶包括重檐与单檐两种,若有两层屋檐,则称为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的建筑规格是最高的。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太和殿的屋顶是庑殿顶。

庑殿顶
太庙

歇山顶

歇山顶可以看做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的结合。又称九脊顶,因为歇山顶共有九脊,有一条正脊、四条戗脊、四条垂脊。屋顶规格仅次于庑殿顶,一般被用于正殿或者主楼。同样地,歇山顶也有重檐与单檐两种,两层屋檐的叫作重檐歇山顶。天安门、保和殿为典型的重檐歇山式,沈阳故宫颐和殿为典型的单檐歇山式。滕王阁也是歇山顶。

歇山顶
天安门
滕王阁

悬山顶

悬山顶运用双坡的屋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面两侧向外延伸至山墙外,檩木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谓之“出梢”,这是与硬山顶的主要区别,也被叫作挑山顶。悬山顶是我国一般木构架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旧式民居多为悬山顶。

悬山顶
民居

硬山顶

硬山顶的屋面为前后双坡,屋面不悬出山墙,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硬山顶分尖山式和卷棚式。硬山顶建筑规格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清朝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硬山顶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住宅、园林有大量的硬山顶建筑,宫殿、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配房也多用硬山顶。徽派建筑和岭南建筑大多为硬山顶。

硬山顶
永寿宫配殿

攒尖顶

攒尖顶多运用圆形平面或者多边形平面,没有正脊,建筑物的屋面汇于屋顶,形成尖顶。攒尖顶可见于古代的宫殿、坛庙、园林中,如故宫中和殿为角式攒尖顶,天坛祈年殿、故宫千秋亭是圆式攒尖顶。

攒尖顶
天坛祈年殿
千秋亭
中和殿

卷棚顶

卷棚顶屋顶运用了双坡屋面,正脊并不明显。 卷棚顶也叫元宝脊,多用在园林景观造型等建筑之中。颐和园谐趣园就是卷棚顶。

谐趣园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