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20 - 皈依者效应:新来的总要表现一番
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同、被承认、被需要。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西方心理学者在研究宗教新信徒的相关案例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新信徒往往比老信徒更加虔诚和狂热。学者称之为皈依者狂热。

其实不仅仅是宗教领域是这样,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作为新成员要获得组织的认可、集体的接纳,几乎总会受皈依者效应的支配。要么是实际利益诱使皈依者这样表现;要么是皈依者迫不得已,没有更好的选项。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皈依者效应得到很多体现。

比如说,二战中日美两国交战,十多万日本裔美国人受到怀疑,被关进集中营。但是他们在这种被歧视的环境下,反而表现得更加爱国。很多日裔美国人从集中营之中加入美军,宣称自愿加入美军,愿意为赢得胜利而献身。他们组成的兵团在作战中现得比白人更加勇敢。

二战中的日裔美军

皈依者效应的这个事例,更多体现的是日裔美国人被现实逼不得已。他们已经没有可能回归日本,在被主流社会怀疑的情况下,只有用勇敢作战重新赢得信任这一个办法。

还有一例。亨廷顿在其著作《我们是谁》中讲到,在美国备受歧视的拉美裔,在二战中得到授勋的比例远高欧洲裔美国白人。一个参加珍珠港战役的墨西哥人说:“我们都证明了自己,证明我们比盎格鲁人更加是美国人。”这与日裔美国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墨西哥人来说,他们随时可以回到墨西哥去,似乎不用这么拼命。但是和墨西哥相比,美国的生活就是天堂啊!这种实际利益的诱惑,使墨西哥人决心扎根美国,要证明自己配得上美国。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情况。

清朝入关之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但是担心阻力太大,没有下决心推行。按理说受过孔孟教育的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华夏衣冠的意义。但是投降清朝的孙之獬,率先剃发,又向多尔衮提议,加速强制推行剃发令。结果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地反剃发斗争极为惨烈。孙之獬作为一个“皈依者”,一方面不受满族大臣欢迎,需要证明自己是“自己人”;另一方面也想体现自己的忠心和能力。可惜他本人的下场并不好。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在一个组织中,新成员往往更想表现一番,比老员工动力更足。这就值得管理者思考,一是怎样更好地保护皈依者效应,鼓励新员工长期保持积极性;二是怎样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避免老员工走向皈依者效应的反面。

历史案例

丰臣秀吉:小人物的逆袭

阅读数 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