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统一国家,常常以建设交通系统作为保护政权的第一步。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历史上的新生统一国家,在成立之初,往往将建立交通系统作为首要任务之一。
这是因为交通系统是统一国家维持生存、支持政权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新国家建立之初,要么没有既有的交通系统,要么旧有的需要完善;而政权末期对于建设一般有心无力,因此,看起来是新统一国家常首先建立交通系统。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交通系统是统一国家存在的基础,而新生统一国家首要建设交通,是出于保护和发展新生政权的目的。

首先,统一国家需要建立、完善交通系统,以此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全国内信息的传递,巩固新政权;同时,交通网络覆盖程度越高,统治者可获取的人力、物力资源便越多,不但促进内部资源交换、发展内部经济,在战时尤其利于前线的补给和防御,具有战略意义。
全国大一统后,秦始皇立即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立。首先,为了防范北方匈奴侵扰,秦始皇要求蒙恬在战国长城基础上营建新的长城防线。因施工与布防的需要,沿长城出现了横贯东西的交通大道。
据《史记》记载,在此基础上,秦进一步治驰道,修直道,“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各国道路纳入以咸阳为中心、全国为规模的统一的交通系统中。统一的交通网修整建立之后,政令信息传达、物资输送速度加快,提高了秦的行政效率,促进了秦朝的商业经营和商品生产都打破了地域性限制。秦始皇五次经驰道巡游,梳理各地政治,最后驾崩在直道之上。
隋朝开凿大运河也是如此。隋统一之初,隋文帝用了两年时间用兵平定江南叛乱,但南方并未从此安定。因此,隋朝建立之初新修了京杭大运河。

这条南北相通的交通线,除了供隋炀帝南下欣赏“春花满正开”的秀丽景色外,更重要的是将隋朝北方的政治重心与南方的经济重心联结起来,不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军事控制,更把江南经济资源以赋税形式征收,并通过大运河运至都城。
自南宋起,南方成为主要的粮食产区。元朝之初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但旧道经年,已然淤塞、失修,导致转运不便。因此,为了将南方的粮食等物产运往大都,供应近畿地区的大量消耗,元政府也开始针对大运河修凿。
被元灭掉的南宋则是一个反面例子。南宋时期,北方沦陷,统治者为了防止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使金船不能南下。而金人也任其破坏,等河道失修使南宋河水泛滥,再收渔利。可见,在统一政权的末期,若受战争威胁,往往以切断交通线的形式自保。这也是新政权需要兴建自己交通系统的必要性之一。
这一规律告诉我们,组织机构在建立之初就要完善内部的信息、资源的交流沟通系统,内部通路是组织发展、与外部竞争的重要基础。
历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