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翻盘
曹操改变了时势,还是时势成就了曹操?

文/全历史 胥言

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从散尽家财起兵开始,曹操征战一生,用三十年时间,做到统一北方,封公称王。

因为《三国演义》,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形象已是深入人心,不过,如果不论褒贬,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逆势飞扬的一生,也就是说,曹操一起手拿到一副烂牌,却打出了一手大满贯。

曹操起手拿到的是什么牌呢?

我们来看曹操所处的时代,是儒家大族崛起并向士族门阀政治发展的时代。例如,三国前期实力最雄厚的袁绍,出身“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江东“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出了多位东吴宰相。建立晋朝的司马氏也是世家大族。

曹操起手的烂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中,没有出生在世家大族,但是却面对世家大族的对手。曹家家境富裕,但是不擅长儒学,所以地位不高。而且他的养祖父曹腾是宦官,这一点没少被敌方攻击羞辱。

现存 曹操唯一手迹

袁绍的冀州是家族故吏让来的,曹操杀名士边让,导致兖州士人集团叛变,引来吕布占据兖州,曹操的地盘只剩下了三个县,连打败吕布的兵都是向袁绍借的。

曹操散尽家财征募士兵,结果还在讨伐董卓时损失惨重。

再比如官渡之战,对阵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不正说明了他账面实力不如袁绍吗?

那么,曹操能够逆势而上,靠的是什么?

一,军事能力。曹操虽然有赤壁之战这样的惨败经历,但打赢的漂亮仗也不少,最经典的就是官渡之战。后来击败乌桓曹操更显出军事家本色。他带领刚刚击败袁氏的疲劳之师轻装奔袭,一场遭遇战就杀死乌桓单于,消除了北方的边患,这是很多帝王乃至朝代终生无法达到的成就。他还曾注解《孙子兵法》,可见他不仅能打仗也懂理论。

二,个人魅力。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曹操个人魅力之强。曹操死后,他带了二十多年的青州兵竟然擅自离开了洛阳。军队擅离职守,在任何时候都是大罪,曹丕却命令各地给青州兵提供粮食,就是因为这支军队只服曹操曹丕只能先安抚人心稳住局面。

明万历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 官渡之战的场景

曹操的政治能力同样出色,他身上的一些鲜明特质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曹操很实际,不被理论或成见束缚。

士人推崇道德,曹操则是唯才是举,对能力强但道德上有瑕疵的人一样重用。比如郭嘉,不守礼法,被陈群批评,但是曹操郭嘉的信任毫不动摇。晚年政局平稳,所以他听取了何夔(kuí)的意见,选官又开始要求德才兼备。

曹操不喜欢尚空谈的名士,同时信任有才干的士人。曹操孔子后裔孔融,杀出身“四世三公”大家族的杨修,毫不手软。同时,他手下的重要谋士荀彧荀攸陈群等等,都是声望极高的颍川士族的一份子。

其次,曹操善于纳谏,同时又能果断坚决地执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前一年,袁绍的谋士沮授就提出过相同建议,可袁绍犹犹豫豫,最后没有采纳。荀彧建议曹操这么做,曹操立刻行动,完成了政治生涯的重要一步。

再次,曹操狡诈的性格也起了一定作用。

官渡之战中,有著名的“借头”事件。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曹操允许军粮官减少每个士兵的口粮,结果引发士兵不满,最后曹操谎称军粮官私自克扣军粮,砍了他的头才平众愤。同样是官渡之战,曾有侍卫谋划刺杀曹操,联想到曹操后来喜好“梦中杀人”,这算不算一种心有余悸的自保呢?还有望梅止渴、割发代首这些小聪明,狡猾,但管用。

曹操献刀是《三国演义》描写 曹操反应机敏的经典故事

我们可以说,曹操“背叛”了他的时代。士人推崇儒学,用品评人物的方式垄断做官的途径,同时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曹操则是儒法兼用、唯才是举,而且生活节俭,反对厚葬,还推出屯田制、户调法,整顿经济,抑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此处可a2009年12月27日的安阳

这一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三国时期恐怕只有诸葛亮用严刑峻法治蜀和曹操的作为有一比,但蜀汉疆域太小,所以说曹操“逆天”并不为过。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并同意实行“九品官人法”,向世家大族妥协,慢慢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直到刘裕篡晋,隋唐科举兴起,士族才慢慢在唐末退出历史舞台。(此处可a881年1月8日的长安

归根结底,士族政治是这一阶段的小趋势,曹操顺应的却是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一秦汉以来古代中国的大趋势。

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进程,曹操无愧为英雄。中外历史上不乏类似人物,比如凯撒促使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转变,但更多的还是崇祯皇帝那样无力回天的悲情人物。

曹操的翻盘证明了落后并不可怕,找到自己的优势,也可以后来居上,这就是后发优势。(详见规律24 - 后发优势法则:落后有优势,反超有方法

历代评价

1、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劭《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

2、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踞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武皇帝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不害商鞅之法术,该白起韩信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

3、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一》

4、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