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

鬼门关 , 往往被借来喻指一切凶险之地 。很多人就都以为“ 鬼门关 ”存在于迷信观念或神话传说中 。 殊不知 , 现实世界中确有以此为名的关隘 。

位于广西东南的北流县境 , 在该县县城西面15里与玉林市所辖地域的交界处 。历代名关要隘极多,其中堪称奇特怪异者 也并不乏例 , 但称为“ 鬼门 ”者 , 却是他处绝无而以此为仅有的。

对于这个鬼门关 , 有关的古籍在记述时一般都提及如下几点 :

一是说它地处“高崖峡谷,形势险要,有双峰对峙 , 状如关门 , 中间阔三十步 , 路经其中 ”。

二是指古代前往岭南地区西南部的钦(今广西钦州)、廉(今广西合浦)、雷(今广东雷州半岛)、琼(今海南)、交(自秦朝起曾入中国版图干余年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等各州郡,它都是“必经之地”。

三是提及“汉代马援征交趾,经此勒石,残褐尚存”的话。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 交趾郡朱莺 (在今越南河内东南) 人诗索 , 因触犯刑律而被交趾太守苏定绳之 以法。诗索的妻子、雏将之女征侧 , 与其妹征贰举兵反汉。汉伏波将军马援奉光武帝刘秀之命前往平叛,班师途经鬼门关时,曾于该处勒石纪念。

四是指“ 鬼门关 ”并非它的本名。五代后晋赵莹、刘响等人的《旧唐书 · 地理志》和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都说它原称“桂门关”, 后来才被讹为“鬼门关 ”。

有些志书还提到 , 元代廉访使月鲁曾将它改名为“魁星关”;明洪武时恢复“桂门关”原名, 宣德时又改为“天门关”, 后来再改为“归明关”。不过, 在民间 ,人们仍然袭称其讹名“ 鬼门关 ”。

此关乃是古代前往岭南地区西南部的必经之道 , 而那一带又是历代著名的瘴病之乡, 外地人前去常为瘴病所祟, 去者罕有生还 , 因而皆视入此关南行为生死难卜之畏途。此关被讹为“鬼门关”之后 , 甚至因而产生了“鬼门关, 十人去 , 一人还”之谣谚。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