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远东边境地区有一大批地名有着一中一俄两个不同的称谓 , 这是沙俄帝国对中国侵略留下的历史见证。回顾历史, 追本溯源 , 可知这些地名的中文称谓早于俄文称谓,在上世纪或更早被沙俄帝国侵占后 才改为现名的。

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原名海参崴
1860年, 腐败的满清政府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 海参崴被割给沙俄。沙俄将它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语意思是“控制东方”。6月20日, 沙俄军队在这里建立哨所。1880年起, 它发展为城市。1888年成为滨海州中心。1903年, 莫斯科至该地的直达铁路建成, 从此它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大港。
现在海参崴为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 人口61.5万人, 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 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该城位于穆拉维耶夫——阿穆尔半岛南端, 濒临日本海, 是前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基地。

二、哈巴罗夫斯克,中文原名为伯力
同海参崴一样, 沙俄政府根据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侵占了伯力并将它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现名。
伯力 (有些史籍记为“伯利”或“勃利”) ,唐朝时是大唐帝国勃利州和黑水都督府驻地, 一直属于中国领土, 1858年, 沙俄侵略军侵占其地并在此设要塞。后来沙俄政府以其十七世纪中叶时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军事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而从此改用今名。
它位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汇合处东岸,是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 人口59.1万, 距莫斯科8533 公里。

三、乌苏里斯克,中文原名为双城子
该地同样是根据1860年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被沙俄政府强占。此城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 绥芬河下游左岸, 傅尔丹河西岸。中国原名叫傅尔丹。因有东西两城, 相隔约两公里, 故中国又称之为双城子。
沙俄帝国侵占其地后改为俄文名并为它的继承者袭用 , 1935年前称为“尼科利斯克 ——乌苏里斯基”。1935年至1957年, 为纪念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 曾一度改称“伏罗希洛夫城”。1957年改为现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