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问鼎为何被视为大逆不道?

相传夏禹继舜治天下时,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他命令九州各进贡一份青铜,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因九鼎是夏禹所铸,故称之为禹鼎或夏鼎。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

夏禹死后,夏朝诸王一直把它当作开国重器和先祖传物来看待,顶礼膜拜。夏朝末年,夏桀暴虐无道,残害百姓,商汤率领民众起来反抗夏桀暴政,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商王朝。

随着江山易主,九鼎也为商王朝据有。在商朝立国600余年间,它同样被视为国宝,为殷商人所珍藏。殷朝末年,纣王无道,民不堪其苦,周武王举兵伐纣,牧野之役,纣王失国丧命。周人在占领朝歌后,“荐俘殷王鼎”,把九鼎据为己有,又命南宫括和史侠“展九鼎”,把展览九鼎作为开国典礼的重要内容。

周成王时,为加强对广大东方地区的统治,在洛邑营建东都,“居九鼎焉”,把九鼎移置洛邑。由于人主的 更替,这组鼎又称周鼎。

周室东迁,国势日衰,诸侯益强。一些有实力和野心的诸侯纷纷窥视周鼎,千方百计把它弄到手,以便代周而王天下。始发难者便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师伐陆浑之戎(在今洛阳西南) , 顺道“观兵于周疆”,把军队带到洛邑城下。

周定王及臣僚们大为惊恐,忙派大臣王孙满去观察楚师来意。楚王见到王孙满后,即问“鼎之大小轻重”,因九鼎是王权的象征,长期秘不示人,既不让人探视,也不让人议论。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无异于蔑视王权。

因此,王孙满毫不含糊地予以驳斥:国家政治清明,鼎虽小不可迁;国家政治昏乱,鼎虽大也会被人拿走,并严正指出“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自讨没趣,悻悻而走。

此后,楚庄王问鼎中原成为一个典型故事,隐喻有不臣之心。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