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是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2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白族。1938年,高中一年级考上中国战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曾轰动一时。谁也想不到,这位天才少年在联大学习时曾吃过“零蛋”。

据王希季回忆:当年在联大机械系任教的是我国唯一的机械大师刘仙洲教授,他对学生的学业特别是素质要求非常严格。一次考试,命题要求答案准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当时,学生在演算时主要靠计算尺,而计算尺的准确度有限,不可能准备到小数点后三位,只有用笔算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王希季当时忽略了这一点,全用计算尺来做。尽管题目都做对了,刘教授却绝不宽恕他这个疏忽,毫不留情地判了个零分。这沉重的一大棒打得这个少年得志的学子两眼冒金星,浑身出冷汗。通过这次“吃零蛋”的教训,他体会到了大师教书育人的良苦用心,也深刻地理解了搞工程必须保证“零缺陷”的道理。从那以后,王希季的计算再没疏忽过,哪怕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面30位,也不允许有一位出差错。

1942年,王希季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动力及燃料专业攻读,获硕士学位。1950年,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毅然放弃高薪收入和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回来报效祖国。1958年进入航天领域。1960年12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自己设计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迈出了奔向太空的关键一步。1964年,由他担任总体方案论证和设计的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1965年,又成功地完成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研究。以后,他又承担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 的总体设计。据统计,我国18种探空火箭,有12种是他设计的。作为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还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每次提到这些光辉的业绩和在人类科学史上的杰出的成就,王希季都不忘当年在联大“吃零蛋”的教训,似乎是刘仙洲大师那个“零蛋”,帮助他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