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女神像串起的美法两国近代史。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1834年4月2日,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巴托尔迪诞生。他正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地标性建筑——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

弗雷德里克·巴托尔迪
如果说白宫是美国权力的中心、政府的标志,那么为纪念美国独立而建造的自由女神像,就如同凯旋门对于法国的意义一样,成为整个国家和自由精神的象征。(想了解白宫为何叫白宫,a到1800年11月1日的华盛顿。想了解为何美国独立时法国最惨,a到1782年11月30日的巴黎)
为什么美国标志性建筑,是由一个法国人设计呢?
首先,自由女神像是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美联盟的见证。
早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舰队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强国,严重威胁到了当时欧洲霸主法国的地位。(想了解伊丽莎白如何带领英国崛起,a到1559年1月15日的伦敦)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美洲十三个殖民地正式向他的宗主国英国宣战。当时美洲殖民地实力弱小,军队都是由农民组成,急需法国的支持。
《独立宣言》发表后不久,70岁的富兰克林乘船前往巴黎,成功说服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钱出兵支持独立革命。(想了解路易十六,a到1793年1月21日的巴黎;想了解富兰克林,a到1790年4月17日的费城)
终于,1778年在美军萨拉托加战役胜利后,法美正式缔结同盟条约。
美军和法军的联军几乎确保了对英战争的胜利。同时,美国能够完成独立事业,英王乔治三世也是付出一定“贡献”的(想了解乔治三世对北美独立的影响,a到1773年12月16日的波士顿港)。
最终,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美国独立的国家。一百多年后,为了延续这份联盟友谊,一份筹备10年的大礼——自由女神像,终于从巴黎搭乘军舰开往纽约。

自由女神像局部
其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保持中立的法国将和平与自由投射到刚刚结束内战的美国。
1861年,就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正在为德意志统一大业,进行“铁血战争”之时,美国爆发了北方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战争。(想了解俾斯麦如何实现统一,a到1871年1月18日的巴黎。想了解一本书如何引发美国内战,a到1862年12月2日的华盛顿)
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最后以北方联邦的胜利和奴隶制的废除而结束。(想了解林肯是如何废除奴隶制,a到1863年1月1日的华盛顿)
当然,这场内战能够提早结束,和英法保持中立有很大关系。这要归功于林肯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从而成功地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南部同盟的外交承认。
但是英法也并没有闲着,这些老牌殖民帝国在亚洲和北美到处争夺殖民地。英法两国前脚还在加拿大玩“权利游戏”,后脚就联合起来跑到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了。(想了解加拿大如何成为英国殖民地,a到1857年12月31日的渥太华。想了解面子如何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a到1857年12月28日的广州)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到处侵略的法国内部终于爆发了革命。靠窃取二月革命果实上台的拿破仑三世,终于自食恶果。(想了解拿破仑三世,a到1808年4月20日的巴黎)1870年普法战争以法国失败结束,拿破仑三世也在色当战役中被俘。投降三天后,波拿巴王朝又被巴黎人民发起的革命推翻。这又与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的命运如此相似。
推翻帝国后,在巴黎公社的领导下,法国人极其渴望和平与自由,并将这种愿望投射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1875年,法国教授拉沃拉叶提出法国为自由女神像注资,美国则提供场地并制造底座。于是,由巴托尔迪设计雕塑、居斯塔夫·埃菲尔建造骨架的自由女神像大工程历经10年终于完成了。

初步完成的自由女神像
那么,当时的美国,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价值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
第一,源自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精神传统。
设计者巴托尔迪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曾两度游说埃及总督,计划在苏伊士运河河口树立一座高耸的灯塔,造型就是古罗马“自由女神”,但最终未果。
其实,巴托尔迪之所以如此执着于自由女神,还要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为共和事业牺牲的少女在法国人心中树立的自由女神形象。
因为巴托尔迪的直接灵感就是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
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少女手持火炬,高呼“为了共和,前进!”的口号冲向敌阵。就连法国大革命的代言人卢梭也会认同这样的民族形象吧。(想了解卢梭怎么成为法国大革命代言人,a到1791年12月21日的巴黎)
第二,自由平等迎合了美国内战之后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1885年,女神像的底座因为资金问题仍然没有完成。美国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在《纽约世界报》头版社论中提出,自由女神像无处安身,“对纽约市,对我们的共和国来说,是一种难以洗刷的耻辱!”他吸引12万美国人参与捐款,最终完成了这一项目。(想了解普利策,a到1847年4月10日的毛科)
美国内战之后,尤其是奴隶制的成功废除,自由与平等开始在美国人心中发芽,特别是为后来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反对种族歧视运动奠定群众基础。(想了解一次让座事件如何引发反种族歧视运动,a到1955年12月1日的美国阿拉巴马州)
原来,一个地标性建筑的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历代评价
不似希腊青铜巨人雕塑,拥有征服大地强硬臂膊。
巍然屹立飞浪落霞关口,女神高擎火炬光芒卓烁。
——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新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