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你跟泱泱千年古籍的缘分到了!切入正题前,请回答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答案越详细准确,你越会切身体会到“缘分天注定”以及“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少年,你跟泱泱千年古籍的缘分到了!切入正题前,请回答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答案越详细准确,你越会切身体会到“缘分天注定”以及“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搞清定位,再认识古籍,防止到地方认错“亲戚”。“古籍”二字中,“籍”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殷商时的甲骨文,商周时的金文,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称为“书”。而殷商时开始写在竹木简的典、册(《尚书·多士》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西周、春秋时的礼仪的细则、节目单,卦辞、爻辞,亦或春秋、史记等只能算作档案、文献。
称之为“书”的、最早的古籍,是将这些档案、文献编成的“经”,“经”再讲解成为“传”或“说”,此外的“记”,加上诸子论著,和当时出现的科技专著。《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就是这一批古籍,与你结缘的书也在其中。
周易:周文王:岐周:陕西
第一本结缘古籍,是有“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之称的《周易》。
《周易》,即《易经》,从书名讲,“周”在东汉郑玄《易论》中有“周普”的意思,“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将其解释为周朝的代称。“经”则指经典的著作。《周易》用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爻”“卦”阐释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观和宇宙观。开始多是占卜之用,却凭一己之力影响了文学、艺术、经济、医学等各方面。
周文王的族谱
《周易》成书非一蹴而就,著者也有伏羲、孔子、周文王的说法。这里取周文王为著者的说法。一来周文王在《周易》成书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也是大多数人对《周易》的第一印象。周文王,姓姬,名昌,生于岐周(今陕西岐山县)。文王为谥号,由嫡次子周武王姬发追谥,因也称西伯昌。
相传《周易》是幸免于秦火的古籍,或许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说法,历朝历代对《周易》的研究没有断过。
论语:孔子(弟子):陬邑:山东
这些成语或俗语,你一定见过:见义勇为、举一反三、有教无类、不耻下问、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语”出自《论语》,若你对此“语”秉持而行,称孔子为“老师”也不为过。
“论”,音lún,有论纂、编纂的意思;“语”为谈说的意思。《论语》可简单理解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如《国语》之类。它的攥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是孔子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确定地点,方便结缘,我们把《论语》的作者名头假借到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的孔子身上。
孔子的族谱
《论语》,作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溯源儒家思想的一手资料,探究“仁”“礼”“君子”的不二之选;也是绝佳的拂去孔子历史面纱的鸡毛掸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尊为“至圣”,甚至传为神。不过如何认识一个人,孔子给出三步看人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也同样适用于孔子自己。隔了千百八年,跟孔子打招呼不妨从此书开始。
墨子:墨子(及其弟子):宋国:河南
如果在先秦时的选杰出科学家,墨子说一没人说二。颁奖词可以这么写:为中国的几何学、物理学、光学,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如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举办《奇葩说》,最佳辩手必须算上墨子。颁奖词也能写成:为中国逻辑史添砖和世界逻辑史加瓦。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反映后期墨家思想,以《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为主,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而这份逻辑思想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相媲美。除此还囊括了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科学理论。
墨子的族谱
另一部分主要反映前期墨家思想,以墨子言行为主。像我们能记起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在当时的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儒家号称“显学”。墨子的声望比孔子也不遑多让。
关于墨子的籍贯,如今也没有定论,现有宋人、楚人、鲁人的说法。我们搬出太史公的《史记》决定墨子的出身: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彼之宋国,今之河南。这样也好定下结缘地点,所以请河南的少年举起双手。
现在提到古籍,第一印象可能多是旧纸堆的陈旧与高冷,但古籍所承载的文化其实早已被内化到日常。结完缘这三本书,有没有觉得平日高冷的古籍变得和蔼可亲起来?先秦的古籍也不止三本,与你结缘的古籍是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