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一生都在和自杀念头搏斗的维特根斯坦,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文/全历史 一口

1889年4月26日,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

维特根斯坦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俘营中完成《逻辑哲学论》。该书打开了语言分析的潘多拉魔盒,引领了之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影响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

除此之外,他在剑桥师生口中是个哲学天才;在维也纳贵族们眼中是个“在金钱上自杀”的异类;他隐居、从军、流浪,一心要过简朴而原始的思辨生活。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真正特立独行的一生。

维特根斯坦和他的恋人

第一、他是像六祖慧能一样,以生命顿悟研究哲学的天才 。

1911年,航空工程系学生维特根斯坦来到剑桥拜访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罗素。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读到了罗素的《数学原理》,对数学的逻辑基础产生了兴趣和疑惑,希望罗素能帮他解答。罗素被他直截了当的提问弄得摸不着头脑,让他回去整理思路,把问题写成一篇论文再来讨论。

而他第二次出现在罗素面前,不仅交给罗素一篇文章,还丢下一句话:你来决定我适不适合搞哲学,如果不适合,我就去当个飞行员。

多年之后,两人因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渐行渐远,但维特根斯坦一直对罗素抱有感激和敬意,而罗素提起维特根斯坦,始终说他是“天才的完美典范”。

罗素的这个评语在当时也并非什么溢美之词,起码在剑桥的圈子里,维特根斯坦确实不仅是罗素的“天才”,而是公认的天才。

他30岁写出《逻辑哲学论》,在剑桥引起一阵分析哲学热,而自己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天才的神秘背影。数年之后,他乘上火车,重回剑桥,准备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答辩,经济学家凯恩斯兴奋地跟自己的妻子说:“上帝”回来了,我要去车站接他。

工程科出身的维特根斯坦甚至没读过完整的哲学史,他唯一感兴趣的哲学家是叔本华(了解叔本华,请a1788年2月22日的格但斯克),通过叔本华又对康德(了解康德,请a1804年2月12日的柯尼斯堡)和佛教略有了解。所以,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原创性和深度,其实源自他个人最直接的生命体验和反思。从这个角度看,他又是个六祖慧能式的顿悟者。

但不同的是,维特根斯坦也有着天才的性格缺陷,而他的老师们大概也清楚,天才的宿命是个套餐,对他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不合时宜的玩笑和暴躁、不稳定的情绪以及经常冒出来的焦虑抑郁和自杀冲动,只能照单全收。

第二、他是像乔达摩·悉达多一样,放弃上亿家产的钢铁大王之子。

1918年冬天,一战在欧洲战场接近尾声,维特根斯坦在意大利前线被俘。在战俘营里,他和一个狱友闲聊,说到了当时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名画《婚礼上的玛格丽特》,维特根斯坦称之为“我姐姐的肖像”,狱友疑惑,然后惊异地看着他问道:你是维特根斯坦家的人吗?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特根斯坦家族邀请创作的《婚礼上的玛格丽特》

在成为最著名的维特根斯坦之前,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生活在家族的盛名和阴影之中,这个姓氏在19到20世纪的奥地利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是奥地利的工程业大亨,同时也是欧洲的钢铁大王,他逝世时给每个孩子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光是维特根斯坦就继承了数亿欧元。

像乔达摩 ·悉达多放弃王位与财富追求宗教一样,维特根斯坦也放弃了巨额财富,追求思辨的生活。

1919年战争结束,维特根斯坦从战俘营出来,他只想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出版《逻辑哲学论》,第二件就是和律师商讨如何处理掉这笔巨额遗产。他拿出一部分钱资助文艺界人士,另外一部分则赠予自己的兄弟姐妹。律师反复跟他确认:您是真的决定要在金钱上面自杀了吗?

在此之前,维特根斯坦已经有三个兄弟死于自杀,一战爆发,维特根斯坦自愿入伍,也是抱着寻死的信念,他认为“死于战场是相对体面的死法”。

维特根斯坦为什么想死?

一方面大概是物质上的富足削弱了求生的基本动力,另外一方面,家族的优秀基因造成同辈之间的无形竞争,过度追求完美而引发焦虑抑郁、无时无刻不用苛刻的眼光自我审视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通病,天才如路德维希,心里还一直认为真正的天才是自己的哥哥——20世纪最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保罗·维特根斯坦。

第三、他是像梭罗一样,向往田园生活的苦行僧。

“在金钱上自杀”是个狡猾的说法,但维特根斯坦确实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新生。

1920年以后,维特根斯坦基本上过着一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他在奥地利南部乡村做小学教师,在修道院里做园丁助手,帮他姐姐建造房子,二战期间在前线的战地医院当看护,还在纽卡斯尔的研究所做过助理实验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靠诚实劳动换取的最堂堂正正的生活”。他像梭罗一样在田园生活和苦行当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和宁静。

1929年,40岁的维特根斯坦重回剑桥,原因是他又发现了足够引发他兴趣的哲学问题,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哲学研究》中的语言游戏理论,再一次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历代评价

1、他(维特根斯坦)是个难题,但完全值得。他有点太简单了,我反倒担心说的太多会损害他这种美好的品质。

——英国哲学家、作家伯特兰·罗素

2、维特根斯坦不是一个学者型人物,但他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他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刻感知,以及他在理智上的特殊天赋,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

——当代学者陈嘉映

3、凭借一己之力,他推动了两次哲学运动的发展:1920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和1940年代以降的日常语言分析学派。虽然同属于语言哲学的大家庭,但这两个运动在根本取向上非常不同,可以说是维特根斯坦反对维特根斯坦的产物。有人这样评论维特根斯坦,他最突出的天赋就在于总是用全新的眼光在看问题——我认为这正是哲学天才才会有的独特品质。

——当代学者周濂

阅读数 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