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类人如果在你的团队,要小心了。
文/全历史 拓跋云
中国历史每当王朝末期,总是奸臣当道,贪污成风。这种情况往往与一个核心的奸佞之人密切相关。比如明朝末期的魏忠贤,因他一个人而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其全盛时期,从朝廷到地方,纷纷为他设立生祠以阿谀奉承。

哪怕并非王朝末期,这类害群之马对朝堂的破坏也不浅。比如乾隆的宠臣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至十一亿两白银,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来财政收入的总和。所谓“和珅扳倒,嘉庆吃饱”。而围绕着和珅,大大小小的贪官更是充斥朝野,因为和珅的贪污得到了赦免,由此上行下效,官场风气为之大坏。而这也被视作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另外,贪官或者奸佞之人往往不是一瞬间充斥朝野的,但这样的人对于整个朝堂的污染,对于不良风气的扩展是必然的,也会对王朝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当这样的人占多数,或者势力占强势时,哪怕有贤臣良将,也往往于事无补。就如污水中倒酒终究还是污水。
管理学上有个有意思的规律,叫“酒与污水定律”,可以解释这一历史现象。“酒与污水”是一组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一方面,团队中的“害群之马”更强调私利,甚至是建立在损害集体利益基础之上,一旦这样的行为被团队默许而没有相应的惩戒,团队的利益必然遭受损失。
另一方面,因为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行,通常是依靠理念、秩序和利益三者的综合维系,而良好风气的形成,更多是依靠理念和秩序,而非即时的利益,而“害群之马”的危害,还不在意自身的危害,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会进一步去拉人下水,在“天理”和人欲之间,常常有一部分人会败给“人欲”。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无论是组织、企业还是国家,做大事更要重视细节。当发现害群之马时,要及时丢掉,因为它足以让计划或者任务功亏一篑,甚至让团队溃散。同时,要建立完备的制度性措施去避免害群之马的出现以及减弱其破坏力。
历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