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它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

方法论(英语:methodology)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有哲学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它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归根到底也受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制约。

亚里士多德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和《形而上学》,提出了逻辑思维的规则,是对方法论的重要贡献。英国F.培根是近代哲学方法论的奠基人,他在《新工具》中适应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经验归纳法。法国笛卡儿在《方法论》等著作中,提出了理性演绎方法论,反对从圣经教义出发的演绎法。英国洛克和休谟进一步发展了经验主义方法论。前者提出了感觉论的认识论,后者提出了批判理性知识的怀疑论。荷兰斯宾诺莎和德国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唯理论的方法论。这一时期的方法论总的来说受到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占统治地位的是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康德第一个打破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口,提出先验主义的批判的方法论。黑格尔对康德进行批判,强调理念辩证法是普遍的认识方法。他还第一次将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科学方法论相区别,认为哲学的真正的实现是方法的认识,它既不能从一门低级科学,例如数学那里借助方法,也不能听任内在直观的断言,或使用基于外在反思的推理。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培根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其基本要求是: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某种精神的东西出发;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进行矛盾分析,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事物的形而上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地考察社会现象。其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学科,丰富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同时也促进了哲学方法论的发展。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