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机械论?
机械论与“目的论”相对,是一种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中的运动的哲学理论。
机械论(英语:mechanism)与“目的论”相对,是一种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中的运动的哲学理论。这种思想在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中已有萌芽,认为原子具有形状,它在空间中运动,并相互联系、集合,有些带钩的原子还可勾在一起。法国默尔逊认为科学是克服怀疑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中间道路。科学采用机械原则把事物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是不容怀疑的,并因此而给教条以科学的运动的说明。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是以机械原理说明世界、社会与人的主要代表,拉美特利的主要著作即名为《人是机器》,即把人的构造看成一架机器,霍尔巴赫不仅认为人是机器,而且认为世界的整体就是一架机器,它是物质粒子组成的,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一切事物有因果联系,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并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因而陷于宿命论。德国康德在其目的性的理论中,提出目的论与机械论的二律背反,并以带有有机论性质的内在目的性与有机械关系的外在目的性相对立,开辟了有机论代替机械论的道路。

《人是机器》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些派别以有机论批评机械论,但仍认为机械论是构成哲学体系的一种方法。美国佩珀提出构成哲学体系的方法有形式论、机械论、有机论与联系论,也承认机械论是构成哲学体系的一种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机械论是近代工业发展之后,对力学、机械学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后才出现的哲学理论,它把机械运动作为主要的运动形式,表现在唯物主义理论上则为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运动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