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里的“连续性”怎么讲?
连续性是一个哲学术语,与“不连续性”相对,分别指空间与时间中的各单位的分离与联系,与构成数、线、面、体有关。
连续性(英文:continuity)是一个哲学术语,与“不连续性”相对,分别指空间与时间中的各单位的分离与联系,与构成数、线、面、体有关。该词源于拉丁文continere,意思是连在一起。
古希腊埃利亚的芝诺把连续性用于解释运动的四个难题:二分法、兔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运动场。他在对这四个难题的解释中只强调不连续性,否认连续性,因而得出否定运动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连续的东西与连续东西的再分割是一致的,没有一个连续的东西是不可再分割的,连续性包含无穷分割性。
德国的莱布尼茨在其单子论中提出自然界的连续律,认为它决定自然界的充实性,即单子只有清晰度不同的量的连续不断,而不存在突然的间断性的质变。

黑格尔提出连续的量与间断的量的区别,但指出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并认为埃利亚的芝诺的难题是对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的知性的误解。
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哲学家把时间看成连续的,因而把时间解释为绵延或连续。在科学上的四度空时概念形成后,又有把空间的扩张与时间的连续结合起来的扩续哲学学说。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