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传奇——西方古籍中的武侠世界
有关骑士传奇类的西方古籍读起来也像金庸的小说一样精彩奇幻。

中国古籍中的《史记》《侠义传》《三国演义》等记载了古代许多英雄名将,后来被小说家们独立而成一个武侠世界。在西方古籍中,同样有充满理想、冒险的狭义世界,及骑士文化。有关骑士传奇类的西方古籍读起来也像金庸的小说一样精彩奇幻。

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自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本文为大家推荐一些骑士传奇类的西方古籍,走进狭义世界畅游一番。

特洛伊的传说

古城特洛伊以及特洛伊之战的传说大约流传了三千年。四处游历的说书人口中的故事,在公元前8到7世纪期间,汇集在古希腊诗人荷马的笔下成为史诗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也为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故事中的爱情与迷失、勇气与激情、暴力与复仇、胜利与悲情不但扣动着几千年读者的心弦,至今也从未停止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特洛伊的故事以古希腊神话为背景,涉及的事件跨越几十年。传说中的特洛伊城位于安那托利亚(Anatolia,今土耳其)的西海岸。为了一雪夺妻之耻,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召集希腊军队扬帆跨越爱琴海,对特洛伊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攻城战。特洛伊之战规模宏大,除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奥林匹克山上的半神和众神也参与其中。特洛伊之战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故事。故事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充满了复杂性——比如“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就结合了英雄的神力与人类的弱点,至于故事最终谁胜谁负更是难以判断。

a 特洛伊的传说 作者:安德鲁·朗格 此篇内容在:Tales of Troy: Ulysses, the Sacker of Cities-1
a a 伊利亚特(希腊语英译本) 作者:荷马 此篇内容在:伊利亚特(希腊语英译本)-1
a a 奥德赛 作者:荷马 此篇内容在:奥德赛(非原著读本-英译散文体)-1

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记》是诗人维吉尔于公元前29-19年创作的史诗,叙述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陷落之后辗转来到意大利,最终成为罗马人祖先的故事。

传说中的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王子,是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儿子,曾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出场。他和罗马的联系在之前是模糊的,维吉尔将特洛伊的毁灭、埃涅阿斯的逃亡和罗马的建立联系起来,写成了震撼人心的罗马史诗,解释了布匿战争,颂扬了罗马的传统精神。

a a 埃涅阿斯纪(E. Fairfax Taylor英译本) 作者:维吉尔 此篇内容在:埃涅阿斯纪(E. Fairfax Taylor英译本)-1

阿卡奈人——骑士

在阿里斯托芬的传世剧目中,《阿卡奈人》是其早期创作的喜剧,于公元前425年上演,在狄奥尼索斯酒神节的喜剧比赛上赢得头奖。该剧中的主人公狄开俄波利斯由于不堪连年的战事,擅自与斯巴达人签订了休战和约。结果,这位诚实的职权提刻农民遭到了阿卡奈人的斥责。《阿卡奈人》一剧反映出阿提刻农民对战乱的元奈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在公元前424年上演的《骑士》中,阿里斯托芬则把矛头直指激进的民主派首领克勒翁,以至于无人敢演影射克勒翁的角色——鞣皮工。据说,诗人当年亲自登台,首次饰演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并获得头奖。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开始了欧洲反战文学的先河。

a a 骑士团 作者:阿里斯托芬 此篇内容在:De Ridders-1

亚瑟王与圆桌骑士

亚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是英格兰族群。

亚瑟王迎娶Guinivere(卡米利亚德的利奥德格兰斯王的女儿)时其父赠予亚瑟王一张可容150人(一说50)"和世界一样圆"的圆桌(一说Merlin奉亚瑟之父尤瑟之命所制造……)。

在亚瑟举行婚礼这天,亚瑟命令莫林至少找到50位"最勇敢,最值得尊敬的骑士"来圆桌就座。莫林找到了50位,接着从卡米利亚德又来了50位骑士,在婚礼当天就已经有100位骑士围着圆桌向亚瑟致敬了。圆桌骑士据说为128人,圆桌骑士的故事多为:在故事的开头会有一位骑士或女子走进大殿,向亚瑟王和他的骑士求助,只要请求合情合理,提出的态度诚恳恳求就不会被拒绝。

圆桌骑士们作为一个骑士团体有着共同的誓言:“永不施暴,永不谋杀,永不叛国,永不冷酷。宽容需要宽恕的人,同情不能崇拜和臣服于亚瑟王脚下的人。那些可怜人的痛苦多么深!永远帮助女士,少女和贤淑的女子,即使以死为代价也在所不辞。为了世人的利益,英勇的骑士们只参加正义的战争。”几乎所有的骑士都遵守着诺言,维护着圆桌骑士的荣誉。

a a The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作者:Thomas Malory 此篇内容在:The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1

亚瑟王之死

《亚瑟之死》作为骑士抒情诗是最为著名的,《亚瑟之死》为汤马斯·马洛礼集结一些英文及法文版本亚瑟王骑士文学而成的作品。此书包含了部分马洛礼的原创故事以及一些马洛礼以自己的观点重新诠释的旧故事。最初由威廉·卡斯顿于1485年出版。亚瑟之死可算是以英语写作的亚瑟王传奇中,至今最著名的作品。许多近代的亚瑟传奇作家都把马洛礼的亚瑟之死当作首要的资料出处。其中著名的作品包括了T·H·怀特的《永恒之王》以及丁尼生的《国王叙事诗》。

a a Le Morte d'Arthur 作者:Thomas Malory 此篇内容在:Le Morte d'Arthur: Volume 1-1

骑士团

他们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侣,但其实质却是军人,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圣经》,也不是祈祷词,而是"战斗"!他们身穿半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仍旧穿着骑士的甲胄。他们的武器不是说教、而是利剑和长矛!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僧侣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天主教会)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

红屋骑士

这是大仲马的一部艺术性、可读性都很高的长篇佳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悲壮凄婉的爱情故事。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党抓住后判处死刑,王后的崇拜者红屋骑士莫朗在朋友的帮助下几度冒死营救,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王后处死,骑士殉情。

a a 红屋骑士 作者:大仲马 此篇内容在:Le Chevalier de Maison-Rouge-1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背景是个早就没有骑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个骑士,因而作出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

《堂吉诃德》被视为西班牙黄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以及整个西班牙的文学典范,也是现代西方文学的奠基作品之一以及最早的西方典范小说之一。对书中主角堂吉诃德的评价呈现多样化,他被一些人视为坚持信念、憎恨压迫、崇尚自由的英雄,又被另一些人当成沉溺于幻想、脱离现实、动机善良但行为盲目且有害的典型。总之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既可喜又可悲的人物。

a a 堂吉诃德 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此篇内容在:The History of Don Quixote, Volume 1, Part 01-1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