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忽视的女性贫困话题,才是日剧原版的灵魂
近年涌现出的现实题材电影,已经逐渐观照到女性贫困的社会问题。

首播三天以来,女性话题网剧《不完美的她》口碑持续下降,豆瓣评分从7.5滑落到7.1。又一次印证了,题材好、演员阵容华丽是一回事,剧作品质是另一回事。

周迅、惠英红、赵雅芝共同出演,让《不完美的她》早在去年10月刚曝光时,就自带话题与热度。翻拍自豆瓣9.4分日剧《母亲》,也提供了品质保证。

然而,如今播出过半,观众对该剧的好评也只局限在题材上。

看过原版日剧的观众对于剧作改编诟病不少:新剧增加了旁支角色的笔墨,令故事主线模糊;日剧原本的角色设定改变后,也降低了女性话题的探讨深度。

《不完美的她》尤其缺失的,是日剧《母亲》对于女性贫困的洞察。这让它弄丢了原版的灵魂。

被美化的改编

林绪之(周迅饰)一直面对着5岁时被生母遗弃的身世阴影。一次,她救出屡遭家庭暴力的女孩穆莲生后,决定成为照顾她的“妈妈”,两人开始逃亡生活。林绪之不寻常的童年经历,也逐渐浮出水面。

《不完美的她》的故事主线,与日剧《母亲》相似。对于女性成为母亲后生活变化的探讨,在剧情中延展开来。

不过,两部剧女主角身份设定迥异。在日剧《母亲》中,女主角奈绪只是一名普通小学代课教师,当她带着受虐孩子开始新生活,遇到诸多困难;而在《不完美的她》中,或许是为增强剧情的悬疑性,林绪之职业是一名网络安全员,擅长黑客技术,生活衣食无忧。

周迅饰演的女主角在新剧中衣食无忧。

剧中,林绪之经常开宝马汽车出行。这样美化后的角色设定,让她遇不到日剧版女主角的困境。

“你和孩子两个人住啊”“35岁啊,还是大学毕业的,总不能让你斟茶倒水吧”……突然变成独身带娃的“妈妈”,奈绪在找房子、求职时屡遭歧视,最终只能去做临时的清洁工,生活也需要家人接济。

奈绪碰到的冰冷现实,不是特殊情况。剧中,受虐女孩怜南的生母仁美,也是位生活贫困的单亲妈妈。最初几集中,仁美不仅纵容男友虐待女儿,还险些成为冻死女儿的直接凶手,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剧情后来对于仁美人生的追忆,让观众理解了人物动机。原来,仁美也曾是个好妈妈。女儿还是婴儿时,仁美看到虐童新闻,也会痛骂:“这样的父母不正常,简直不是人。”

改变,从仁美离婚成为单亲妈妈开始。在闪回片段中,她必须兼顾孩子与工作、家务,面容蜡黄,疲惫不堪。生活重重压力下,仁美一度想遗弃女儿。

在酒吧结识男友浦上后,仁美有了依靠与支持,以为生活发生转机。没想到,男友屡屡虐待女儿。因为不想再次被伴侣抛弃,仁美一次次纵容男友,最终变成了虐童的参与者、主导者。

深陷贫困生活,正是仁美之后发生善恶转变的导火索。

《不完美的她》虽然也展现了受虐女孩生母的过往生活,却因为生母从始至终被塑造为一名无助妈妈,没有明显善恶变化,而成为扁平人物。女性贫困话题,也沦为一笔带过的人物背景板,无法引起观众注意和深思。

女性贫困是全球议题

在《不完美的她》和《母亲》中,小女孩即使没有遭受虐待,和妈妈一起的生活也极为窘迫。这让人对她的成长感到忧心。

《不完美的她》中女孩生活窘迫。

在早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这样的生活并非个例。NHK2014年制作了一组名为《女性贫困》的特别节目,采访和记录了多位贫困女性的生活。他们中大部分人是独自带着孩子的女性。她们因不同原因无法得到丈夫的支持、供养,但又因女性或母亲身份,难以找到稳定工作。

在日本,女性结婚回归家庭、不再工作,被视为较为平常的传统。这种男性工作赚钱、女性照顾家庭的模式,暗藏危机。

在NHK镜头下,19岁的友美,和妈妈、两个妹妹一起住在政府公租房内。友美的爸爸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突然去世,从此一家人陷入贫困。母亲做了十几年家庭主妇,突然成为单亲妈妈,感到重担在肩。她在煤气公司的客服中心找到工作,但因为有慢性病,经常身体不适卧床不起,家里收入不稳定。

作为长女的友美,逐渐变成家里主要劳动力。上高中后,她开始打工赚钱,每月还要拿出1万日元贴补家用,上学、打工、做家务,让她体力透支。

像友美家这样的情况在受访人中比较常见。男主人无法继续支持家庭,家庭主妇就要重返社会。她们找到一份临时工作都很难,适应社会过程也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单身妈妈的女性,在得不到足够经济援助情况下,会将贫困传递给下一代。

国际上对女性贫困的认识有个渐进过程。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首次将“妇女与贫困”纳入重大关切领域。女性贫困议题的提出,是突出和提请社会关注女性弱势地位的客观需要。

中国与日本的情况虽大不相同,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着在职业与家庭间进行抉择的困境,并且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妇女贫困及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考察”近年成果显示,我国女性的贫困程度至今高于男性。从收入贫困看,女性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从权利贫困看,在扶贫重点县,女性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也低于男性。

《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角屡遭性别歧视。

受长期文化影响,女性在诸多领域遭到的性别歧视,成为致贫的重要社会背景——在国内,由于女性承担着家庭中养育、照顾孩子的重任,受到时间和精力限制,致使她们在工作中遭遇性别歧视,有时表现为难以取得相应工作机会,有时又表现为工作中难以取得相应的职务或者和男性相对等的收入。

被国内观众追看和讨论的韩国影片《82年生的金智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问题。

不再失语

一些国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和《不完美的她》一样,会有展现女性生活窘迫的瞬间,但往往对于女性贫困的议题探讨,只流于表面。

《安家》中生活窘迫的房似锦。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安家》中的房似锦,面对原生家庭的无限索取,过着紧张的生活;《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做全职太太多年突然面对丈夫提出离婚,一下子被推到生存战场。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角色面临困境时,往往都自带主角光环。即使生活压力颇大,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也是光鲜亮丽的。而面对困窘生活时,她们往往可以及时抓住身边的援手,借外力较为轻松地化解问题。

现实生活,往往更加冰冷彻骨。

3月21日,一则令人感到痛心的新闻被媒体报道。

3月10日下午,家住四川南充的单亲妈妈屈女士,带着7岁女儿从小区离开。之后给娘家亲戚发了消息:“你给其其(女儿)爸爸说一声,以后不用给抚养费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我实在熬不动了。我决定带女儿离开了!”

10天后,这对母女遗体在嘉陵江被发现。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屈女士与丈夫几年前离婚,女儿由她抚养,前夫每月给1500元生活费。前夫推测,屈女士想不开,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没工作,房贷、带娃让她感到压力大。

极端的个例背后,往往是一个沉默的群体。

近年涌现出的现实题材电影,已经逐渐观照到女性贫困的社会问题。

《少年的你》中相依为命的母女。

《少年的你》中,女主角陈念的妈妈靠兜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维生,被人举报后过着东躲西藏,无法经常在陈念身边照顾。考上大学,被母女二人视为将来的唯一出路。

《找到你》中,孙芳一直遭受家庭暴力,孤身一人救治身患重病的女儿,负债累累。她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最终还是因为拖欠医疗费被赶出医院。

《送我上青云》中,盛男意外发现自己换上了卵巢癌,需要进行手术,但家庭无法给她可能的支持。她不得不接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筹集手术费。

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罹患疾病……一个个致贫原因,对于每个女性个体,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影视作品,似乎很难对现实中的难题给出答案。但正因为无解,才需要持续不断地关注,不停思考与讨论。

参考资料:

1、《我国女性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http://fj.people.cn/n2/2017/0118/c372371-29613030.html

2、《女性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数 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