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4月10日,全国影院停业77天。
建议电影院等密闭娱乐场所暂不开业。
继3月底国家电影局宣布“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暂停营业”后,国务院4月9日再次出台这条防疫机制。影院从业者的朋友圈、微信群一片哀嚎,有人在自己的微信自媒体发出抗议:
“建议暂不开业”与“明令禁止不准开业”,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其他行业复工如火如荼,电影院复工遥遥无期,悲呼!难道不应该稍微考虑一下我们的生计吗?难道不应该再多做一点什么吗?一禁了之,难道是负责任的做法吗?

微信公众号“电影市场简报”上,影院从业者贺炜实名呼吁政策明晰、公正。
截至4月10日,全国影院停业77天。
据行业自媒体“电影情报处”估算,影院停业期若从2-3个月延长至4个月,全国至少1/3的影城将倒闭。而随着疫情蔓延,影院的倒闭破产潮正变成全球性的现象。万达电影的子公司,占到全美首映逾20%票房的AMC影院也已站到破产边缘。
“今年基本废了。”影院经理高某如是断言。
全球影院财务岌岌可危
首先陷入危机的是美国三大影院之一的AMC.
北美电影院业务很长时间以来是为AMC,Regal和Cinemark三大寡头主宰,其中AMC通过兼并Carmike跃居第一大院线,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本土票房规模逐年下降的美国电影产业中,影院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夕阳产业。
2012年,在中国影院、票房高歌猛进时,万达豪掷26亿美元买下AMC大多数股权。随后几年,AMC亏损加剧,上市后市值缩水。随着外汇管制加强、监管严控大公司债务,这一决策成为万达的不可言说之痛,无奈之下对AMC减持、放权。
疫情的到来,对于负债近50亿美元的AMC影院而言,可能是致命一击。AMC高级副总裁Daniel Ellis在3月写了一封信告知房东,3月17日关闭630家美国剧院并解散25,000名工人之后,4月停止支付租金。AMC在全球已关闭1000家影院。

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tandard&Poor's)在上周的一份报告指出,预计AMC将歇业至6月以后,现金流将无法维持到仲夏之后,可能导致9月出现债务违约,将 AMC 的信用评级从B降至CCC-级。这意味着美国最大的电影院线正站在破产倒闭的边缘。AMC已经聘请了律师事务所为可能的重组提供咨询。
有投资机构分析师将AMC股票评级从持有下调至卖出,“AMC要么现金用完,要么需要进行股权高度摊薄的融资。”
北美第二大院线富豪电影院(Regal)的母公司Cineworld也发出警告,任何“重大不确定性”都可能对其经营能力带来疑虑,致使其债务违约。

3月,时代广场上歇业的富豪剧院
截至4月9日美股收盘,负债50亿的AMC市值仅为2.71亿美元。今年以来,AMC($ NYSE:AMC),Cinemark($ NYSE:CNK)以及Cineworld($ LON:CINE)股价均已平均下跌约70%。

国内影院的境遇更加惨淡。过去一年,全国电影院线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万达电影、金逸影视和横店影视三家影院上市公司,利润均出现下滑。一般春节档能够占到影院全年营收的20%,三四线影院对春节档倚重更甚,而今年乐观预期下至少5月前影院都将是歇业状态。
除了票房颗粒无收,影院还需承担租金、员工薪酬、零食卖品库存以及映前广告被迫违约等成本。据文娱商业观察估算,全国影院单季度员工工资成本至少为28.77亿元,单季度的租金+物业费开支则约为5.47亿元。
在国内拥有上百家电影院的影投公司CGV近日被曝出正在裁员的消息,据相关报道,裁员比例在30%左右。3月13日,CGV影城长春万豪世纪店宣布影城进行产权变更,即日起停止运营。这只是疫情期间影院关停的小小一例。

幸福蓝海本周首先披露了2019年财报,实现净利润657.17万元,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然而疫情冲击下,自2020年1月25日起,幸福蓝海旗下自有影院及幸福蓝海院线旗下加盟影院已全部暂停营业,目前仍未恢复营业,从而导致幸福蓝海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滑,预计亏损超过1亿元。
万达电影由于背靠万达集团,在物业租金方面的转圜余地相对较大,但即便如此,现金流的压力也非常之重。万达电影近日申请发行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债务融资,以优化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
据数据公司Gower Street Analytics估计,如果影院关闭三个月,6月中旬至下旬开业,美国国内票房将下降到68.2亿美元。如果人们不敢回剧院,上座率增长速度更慢,那么票房可能是63.6亿美元。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将是美国本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上一次票房未突破70亿美元还是1998年。全球票房将在250亿美元以下,远低于2019年的420亿美元。
谁能救影院?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去不了影院并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损失。
有数据统计显示,在影院关闭期间,Facebook上AMC的提及量在顾客要求退款时激增后,下降了86%。Cinemark和Regal的提及率分别下降了95%和54%。与此同时,Netflix的Facebook提及率上涨了82%。

像环球影业公司这样的上游制片厂,把原定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改为提供家庭租赁。在中国,原本的贺岁片《囧妈》则被短视频平台购买版权进行线上放映。尽管影院行业进行抗议,称片方没有契约精神、扰乱行业秩序,但却无能为力。
影院们绞尽脑汁想在不开业的情况下回笼资金。比如万达电影,在自有的会员APP内推出了大力度的促销活动,鼓励观众购买会员卡、提前充值。
支付宝联合近400家影院进行观影券三折预售,号称“低价囤票、疫后观影,超长有效期”。饿了么则集合了万达影城、博纳影城、金逸影城等院线开展“影院卖品外送”,出售爆米花、饮料、冰激凌等食品。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出让分账收益的方式,将《中国合伙人》《战狼2》《流浪地球》等复映收益100%让利给影院。

然而这些自救措施,在刚刚启动复工的时候,被严峻的疫情防控政策打退回去。
3月20日是中国影院复工的第一天,营业前两日票房仅有1.38万和3.1万元,平均场观人数不足一人。影院复工首日一周后,国家电影局3月27日深夜发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停。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发布通知,对于娱乐、休闲等集中密闭场所,建议采取临时禁止开业措施,防范聚集性疫情风险。
有影院刚把员工召回,便收到开工禁令。还有在影院工作的员工表示,现在拿着每月一千多的生活费;老婆所在的台企倒闭,由于公司账上没钱,一分钱不赔;家里还有个五岁的女儿,“现在就是靠存款在硬撑,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据每日经济新闻,已有影院与盒马、家乐福、沃尔玛等集团沟通合作,在保留影城合同且员工自愿情况下,向其适当岗位输送员工。
AMC正在争取联邦财政救助,但目前尚不清楚能从国会批准的2万亿美元救助法案分得多少救济。作为电影行业“大而不能倒”的存在,行业普遍认为AMC能在租金谈判以及重组谈判中获得有利待遇。
而仍按着暂停键的国内影院也发出了寻求救济的声音。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的“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的专题网络会议上,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建议,对电影企业员工所得税、五险一金等费用予以免除征收,降低或减免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影企业所得税,减轻电影企业复工复产的成本。

国家电影局也在协调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等部门,研究推出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重点影片的创作和宣发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出台帮扶电影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
有集团效应的万达、有政府补贴的地方国企幸福蓝海们,大概率能够支撑到行业复苏的曙光来临。而倒下的中小影院、独立影院,只会成为行业进一步集中的无声注脚。
“电影院行业不奢望优待,但我们有权要求公平。”贺炜在自媒体“电影市场简报”实名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