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报名支援纽约的志愿者人数众多,但许多人并没有投入工作,而是在焦急等待......
位于皇后区的埃尔姆赫斯特医院是纽约新冠疫情的中心地带。这家拥有545张床位的医院,最近不堪重负。人们排着长队等待就医,急诊室一片混乱,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停尸房人满为患,医护人员也接连感染新冠病毒......
“我们医院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从来没有。”在这家医院工作了20多年的急诊室医生瑞奇·莱恩说。“急诊科已经超负荷运转一个月,医院急需帮助。”
截至目前,纽约州的已知病例超过16万例,死亡7067人。
上月底,纽约州州长科莫紧急呼吁医疗志愿者前来支援。“请现在就来纽约帮助我们,有太多人丧命,情况已经不能单用震惊来形容了。”他说。据《纽约时报》4月8日报道,在科莫发出呼吁后,已有9万名前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士积极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中有外地人、退休医护人员和年轻的医学院学生。
疫情肆虐 退休医护重披战袍
史蒂芬·雷在急诊室的最后一次轮班是2016年新年。从那以后,他一直享受着退休生活,每周游泳三次,强身健体。
现在,这位61岁的退休医生再次戴上口罩,穿上长袍,在佛州圣彼得堡的BayCare紧急护理中心进行拭子采样。

得知纽约疫情严重,史蒂芬正不断争取远程诊疗的机会。他说,任何对抗疫有帮助的事,他都愿意做。
“让我去帮他们倒垃圾都可以,就算我很久没上战场了,一名受伤的士兵总也比没有士兵强。”
和许多退休医生一样,史蒂芬年事已高,属于易感人群。妻子并不支持他上前线做志愿者,但史蒂芬安慰道,自己会做好防护,回家前把外衣脱在车库,先跳进游泳池洗个澡再进家门。
同样申请成为志愿者的还有68岁的退休护士朱莉安娜·莫拉斯奇。对于她来说,急救工作就像吸毒一样,上瘾之后很难戒掉。
她说,自己之所以迫切想要去纽约,是出于同事友谊。退休后,她还会经常跟一些前同事联系,了解到他们急需帮助。她说,她不想看到朋友们如此无助。“当我看到有同事在网上发帖抱怨:我们没有口罩了,好几天都戴同一个口罩,直到它破得不像样。我觉得如果我什么也不做,就等于抛弃了他们。”
莫拉斯奇联系了纽约的公共卫生部门,被告知由于年龄原因,不能再回到急诊室。不过,她被安排到了呼叫中心,接听来自四面八方的问讯电话。
每天工作前,他们都要接受体温检测并汇报自己是否出现不适症状。每位工作人员有单独的小隔间,里面有电话和关于新冠疫情的最新信息。莫拉斯奇说,刚开始接到的电话大部分来自一线医生,询问是否能给病人做病毒检测。
”有几个病人我真的很担心,真害怕哪天半夜他们突然停止呼吸。我觉得我终于能做点什么了,虽然不是我最想做的。让我选择的话,我会回到急诊室。”
患者优先 医学院学生提前参战
志愿者队伍中也有年轻力量。纽约、长岛和韦斯特切斯特地区的13所医学院都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尽早参与抗疫。
25岁的阿利安娜·马茨是纽约医学院三年级学生,近期,她开始在纽约韦斯特切斯特医疗中心做志愿者,负责联络测试者,告知他们是否被确诊。她还负责培训其他的年轻志愿者,教会他们操作医院的电子系统,并尽可能平和地向患者传递敏感诊断信息。她说,过去两周,她已经和超过750人交谈。

马茨还组织了一个志愿者团队,由20名学生和20名医院员工组成。他们会指引人们进行新冠检测,或对医护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一些人负责提供后方支持,比如帮一线人员照顾孩子、购物、遛狗等。
马茨说,新冠疫情进一步激发了她对医学的热情。“我准备好了,老师、州长,让我去前线吧。”
哈佛医学院的普贾·钱德拉塞卡目前还在一年级。由于学历不够,她无法直接接触患者。于是,她想到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钱德拉塞卡的父母都是亚洲移民。她发现,美国的大部分有关新冠疫情的报道和防护知识都是英语或西班牙语,被翻译成南亚语言的非常少。因此,她发起了“新冠肺炎信息普及”项目,将疫情相关信息翻译成37种语言。
目前,她已经组建了一个医学生志愿者联盟,由175名学生组成。他们来自30多所高校,不同的语言背景。他们与哈佛健康出版社合作,随时关注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并将信息汇总到一页纸上。随后,宣传单会交由哈佛医学院的医生和教授审核,再向公众发放。
同样加入志愿者行列的还有纽约大学兰格内医学院的三年级学生萨曼莎·勒克斯。3月底,她发起了“PPE 2 NYC”活动。他们从美容院、兽医院和居民那里筹集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送到当地的医院。
勒克斯说,他们已经筹集到了1万个N-95口罩,20万个医用口罩和数千对手套,并向纽约5个片区的约20家医院进行了捐赠。
报名9万上岗数百纽约志愿者申请流程引争议
虽然报名支援纽约的志愿者人数众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投入工作。纽约市卫生官员说,截至4月8日,在该市医院上岗的志愿者只有908人。
贝文·斯特里克兰是其中之一。她曾是北卡罗来纳州海波特的一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回忆起申请成为志愿者的经历,她抱怨道,自己花了几个小时在网上填写申请信息,然后又给纽约州相关负责人发邮件。但一直没收到回复。

无奈之下,她直接联系了纽约西奈山皇后医院。一位经理告诉她,可以通过一家私人招聘机构应聘,这家医院多年来一直用该机构招聘临时工。
两天后,47岁的斯特里克兰终于接到了任务:每周在医院急诊科工作三次,12小时轮班制,每周收入约3800美元。这与她最初希望的志愿服务有些差别。“我觉得做这样的工作不应该拿钱,这样不对。”斯特里克兰说。
其他几位志愿者也有类似经历,遭遇申请网站故障、提交申请无人回应等,甚至填完纽约州的志愿者申请表后,还要再填各家医院自己的申请表。一方面,医院缺乏足够的人手,而另一方面,许多想参与支援的医护人员又因为程序制约,无法工作。
对此,纽约州长办公室回应称,设置必要的程序是为了确保志愿者能去帮忙,而不是添乱。在将志愿者分配给医院前,他们必须对志愿者的行业执照和背景进行核查,包括审核工作证明、医疗事故史等。他们请了175名律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团队,专门负责此事。
科莫已经简化了其中的一些程序,包括允许在任何一个州获得执照的医疗工作者,在没有纽约执照的情况下工作。
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州立学院校长吉姆·马拉特拉斯正在协助州长部署医护人员,他说,有些志愿者过于积极,还没接到任务就跑去医院了。“我们非常感谢那些积极的人。但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几周后我们仍会需要人,所以大家要有耐心。”

纽约市长白思豪上周表示,目前在医院工作的志愿者较少,因为很多人不具备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资质。他称,为应对疫情,纽约市至少还需要45000名医疗工作者。
据悉,美国的急诊室有两种主要角色——急诊医生和创伤外科医生。急诊医生也被称为紧急医疗专家,负责治疗所有来急诊室的病人,不论疾病类型。他们负责给病人插管、输血,同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而创伤外科医生不会一直呆在急诊室,只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比如病人车祸后出现低血压,或需要立即手术时。此外,如果危重病人需要住院,由创伤外科医生承担主要护理责任。
急诊室医生需要经过漫长、严格的训练,他们几乎要掌握所有科室的技能和行政管理能力,还要通过美国医疗执照考试取得相应执照。在正式上岗前,他们要经历数年的实习,期间会有模拟抢救训练和在老医生监控下的临床操作。创伤外科医生的实习期较长,包括5-6年的普通外科住院实习和1-2年的外科重症监护实习。急救医生的实习期为3-4年。
疫情肆虐,越来越多的一线医护人员病倒了,医院不断将其他诊室符合条件的医生调到急诊室,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仍在焦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