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ISIS、《1984》……这是今年的“奥威尔奖”长名单
“过去十年间我最想做的,就是使政治性写作成为一门艺术。我的出发点永远是基于党派立场的情感,以及对一切不公的愤慨。”

上周,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写作奖“奥威尔奖”(Orwell Prize)公布了初选名单。图书奖名单分为小说类和非小说类两部分,非小说类为12本,小说类为13本,涵盖历史、政治、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多种类型。

“奥威尔奖”以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命名,创立于 1993 年,每年颁发一次,奖金为3000英镑,主要来自奥威尔基金会。奖项遵从奥威尔“将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的理想,奖励那些“杰出的政治写作”,现设有政治小说奖、政治写作图书奖、新闻奖、揭露英国社会黑暗奖四个类别。

自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英国脱欧公投以来,全球政治发生不少变化,也影响了图书生态。人们急于通过书籍认知剧变与危机,缓解焦虑和不安。反过来,我们也可从图书观察政治,理解图书与现实的互动,而奥威尔奖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好窗口。

历史与现实的交光互影

2018年11月11日是一战停战百年纪念日,在法国巴黎的纪念活动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在我看来,今天的一些元素和 20 世纪初期和 30 年代有很多相似之处,让我们有理由担忧一系列不可预测的事件有可能会发生。”

这段话切中很多人对现实的忧虑。在他们看来,如今人们面临政治极化和经济不平等加剧,中产阶级稳定性遭到破坏,基本人权和自由民主制度受到挑战。于是,面对危机,越来越多人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尤其是20世纪历史。这也使得历史类作品受到更多关注。

在今年奥威尔奖的非虚构类入围图书中,近一半都和历史有关,包括《希特勒的靖绥时代:张伯伦、丘吉尔和通往战争之路》(Appeasing Hitler: Chamberlain, Churchill and the Road to War)、《玛格丽特·撒切尔——她独自一人:授权传记第三卷》(Margaret Thatcher – Herself Alone: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Vol Three)等。

其中,首先值得推荐的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学教授蓝诗玲(Julia Lovell)的《毛主义:一部全球史》(Maoism: A Global History)。此前,蓝诗玲翻译过鲁迅、张爱玲、阎连科、韩少功等人的小说,著有《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中国的涅槃》等。她在《毛主义》中第一次全面勾勒毛主义的全球史,始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终于当代中国,中间涉及秘鲁、印度尼西亚、非洲、东南亚、印度、尼泊尔等国。

作家、记者张彦(Ian Johnson)在《纽约时报》的书评中介绍称,毛主义对20世纪革命者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在于:他拒绝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观点,即革命将起源于工业无产阶级。相反,他提倡在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的村庄里进行起义。加上他支持妇女平等,妙语不断(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以及惊人的理论文章产量。同时,革命者们认为他在治理中国方面取得成功。

“毛泽东为把一个四分五裂的衰败帝国转变为一个敢于反抗的全球强国,组合起了一套实践和理论工具。” 蓝诗玲写道。

除了发展中国家,西方边缘少数族裔和年轻左翼人士也被毛主义吸引,认为他是一个敢于反抗白人霸权的有色人种,是一位真正的第三世界领导人。

和《毛主义》相关,牛津大学俄罗斯历史学教授罗伯特·谢伟思(Robert Service)以研究共产主义史和俄苏史闻名。今年72岁的他是首批接触前苏联秘密档案的西方历史学家,曾出版多位俄苏领导人的传记,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国革命》、《列宁传》、《斯大林传》、《托洛茨基传》。这次,他入围的新书瞄准俄罗斯现任领导人普京,书名叫《克里姆林宫的冬天:俄罗斯与普京的第二次来临》(Kremlin Winter: Russia and the Second Coming of Vladimir Putin)。

据《金融时报》,谢伟思讲述了政治强人普京如何改变俄罗斯,同时,什么又是没变的。某种意义上,这个国家依然符合列宁和赫尔岑描述19世纪俄国的“监狱之家”(prison house)。比如俄罗斯的“现代”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除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许多地方的稀缺使人想起苏联时代。虽然俄罗斯可以相对自由地读书和使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但是电视(仍然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媒体)和报刊依然处于国家控制。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与荷兰大致相同,但是几乎完全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

普京的支持者往往会说,像俄罗斯这样庞大和多元的国家需要一个传统的威权统治者。普京也持这样的看法。但是,谢伟思觉得,俄罗斯没有“普京主义”(Putinism),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冷战(新冷战)的说法毫无说服力。俄罗斯民族主义并不像共产主义那样对历史和世界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而且,如今莫斯科示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不过,反对派陆续被捕或被杀。

当下焦点:族群、移民、女性、恐怖主义和资本主义

除了历史,今年入围奥威尔奖的图书中有不少直面当下社会问题,如族群、移民、女性、恐怖主义、资本主义,统统都是焦点,并且这些议题往往相互交织,呈现更复杂的困局。

如《卫报》记者Amelia Gentleman的《背叛“疾风世代”:暴露在敌视的环境下》(The Windrush Betrayal:Exposing the Hostile Environment)揭露了2018年英国的“疾风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移民丑闻案。

“疾风世代”指的是二战后响应号召来到英国协助战后重建工作的移民。当时,很多移民是乘坐着“帝国疾风号”客轮来到英国,所以被称为“疾风世代”。按照英国1971年的法律,这些人享有永久居留权。

但是,英国时任首相特雷莎·梅在2012年推行收紧移民政策的新举措,要求移民提供可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文件。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疾风世代”无法证明身份。于是,英国政府错误地将许多“疾风世代”归类为非法移民,使得这一群体要么被驱逐出境,要么无法正常生活。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英国社会广泛关注。时任内政大臣安伯·拉德为此道歉,并引咎辞职。

再如记者Azadeh Moaveni的《年轻寡妇的宾馆》(Guest House for Young Widows)讲述的是13个参加ISIS的女性的故事。她们怀着建立美好伊斯兰社区的憧憬来到ISIS,结果遇到的是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幻想的破灭;记者Hussein Kesvani的《跟我来,哥们儿:英国穆斯林的网络世界》(Follow Me, Akhi: The Online World of British Muslims)关注英国的穆斯林如何使用网络连结,形成超越清真寺界限的多维文化,从而改变伊斯兰教;学者Shoshana Zuboff的《监视资本主义时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探讨科技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认为我们来到了一个监视资本主义时代。

“今年入围初选名单的作品描写的都不是普通的政治。事实上,大多数作品都没有描述主流政治。但是,他们的政治性体现在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他们让我们注意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激励我们去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非小说类图书奖评委会主席Stephanie Flanders说。

相比非小说类,小说类最大的特点是女性作者居多。在总共13部入围作品中,9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女性,包括Lucy Ellmann关于一位俄亥俄州家庭主妇长达 1000 页的独白,全书几乎只有一个长句的《纽伯里波特的鸭子》(Ducks, Newburyport); Bernardine Evaristo描写黑人女性生活的《女孩,女人和其她人》(Girl, Woman, Other),她也凭借这本书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共同获得2019年的布克奖。布克奖是英语文学最富盛名的奖项。

小说作者中,中国读者可能比较熟悉的是阿莉·史密斯和科尔森·怀特黑德,他们分别凭借四季系列的《春》(Spring)和关于劳改学校的《尼克男孩》(The Nickle Boys)入围。

“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吸收政治力量结构,并将其以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这些故事中充满了个人身份认同、群体之间的紧张感,讲解漫长历史如何对现在产生影响,体现女性定义‘政治’意味的优势所在”,小说类图书评委会主席Jude Kelly说。

奥威尔及其遗产

今年是奥威尔逝世70周年。70年前的1月21日,他因肺结核不治,在伦敦大学附属医院去世。

关于他的人生经历,牛津大学教授蒂莫西·加顿艾什在《事实即颠覆》中做过一个简单素描:“伊顿公学富有天赋的奖学金获得者竟然在缅甸做过殖民警察,在巴黎当过洗碗工,在伦敦当过流浪汉;他在乡下开过店,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抛弃伦敦的左翼文学,住到了苏格兰岛偏远地区的一个农场里,在文学胜利的时刻死于肺结核,年仅 46 岁。他又高又瘦,穿着破旧的粗花呢夹克、宽松的灯绒芯裤子和黑色的衬衫,留着古怪的铅笔线胡子,嗓门又高又尖,吸工人的卷烟,他在世的时候,这些是轶事,他死后变成了传奇。”

到了今天,因为和现实的相关性,他更焕发长久影响力,后人以各种方式向其表达敬意。比如 2017 年 11 月,奥威尔的前雇主 BBC 在新建的总部大楼前为他立了一尊雕像。雕像后方的墙上,刻有《动物农场》里的话:“假如自由真有什么意义,那应该就是指把人们不想听的说给他们听。” ;2017 年 6 月,美国百老汇上演《1984》的戏剧版;2017年1月,因特朗普顾问 Kellyanne Conway 说出的“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1984》在几天之内蹿升到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奥威尔奖自然也属于其中之一。所以,在今年的非虚构类图书中,英国记者和音乐批评家 Dorian Lynskey所著的《真理部:乔治·奥威尔的传记》(The Ministry of Truth: The Biography of George Orwell's 1984)被看作得奖热门。这本书追溯《1984》的起源和形成,以及探讨《1984》出版后的 70 年所形成的现象和影响。此前,被誉为当代版《巴黎伦敦落魄记》的《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Poverty Safari: Understanding the Anger of Britain's Underclass)曾获2018年的奥威尔奖。

据《卫报》和《纽约时报》,和先前研究者相同,Dorian Lynskey 认为西班牙内战对奥威尔写作《1984》产生巨大影响。当时,奥威尔加入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统工党的民兵组织,他和他的妻子后来在巴塞罗那对马统工党的暴力镇压中受到牵连。与他一起在前线并肩作战的朋友,要么被俄罗斯领导的共产党人送入监狱,要么被他们杀死。这种对共产主义恐怖、背叛和谎言的直接体验影响了奥威尔。西班牙内战之后,他热情关注纳粹和苏联极权主义的变化。1943 年的德黑兰会议还让他形成世界可被分为三个大集团的想法。

除了追溯奥威尔的生活经历, Dorian Lynskey 也把《1984》放在整个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小说的脉络中理解,而在探讨其影响时,《1984》更超出单纯小说的范畴,涉及广义政治和文化生活,比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鲍伊、史蒂夫·乔布斯、玛格丽特·撒切尔、爱德华·斯诺登、 BBC 等。当然,还有那些他贡献的词汇,包括“新话”(newspeak)、“双重思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奥威尔式”(Orwellian)和“奥威尔主义”(Orwellism)等。

Dorian Lynskey 觉得,过去几十年,随着读者关注点的变化,奥威尔小说的意义也在改变。但是,当真相被肢解,语言被扭曲,权力被滥用,当我们想知道事情会变得有多糟时,《1984》仍是我们应该读的书,他的小说也是“最重要的对真相的辩护”。

正如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所写的那样:“1936年以来我的每一篇严肃作品,乃至当中的每一行字,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抨击极权主义、赞诵民主社会主义。过去十年间我最想做的,就是使政治性写作成为一门艺术。我的出发点永远是基于党派立场的情感,以及对一切不公的愤慨。”

附:2020年奥威尔奖初选名单完整版可参看(https://www.orwellfoundation.com/the-orwell-prizes/2020-prizes/longlists/),最终获奖者将在奥威尔的生日(6月25日)那天揭晓。

非小说类入选名单

1.《希特勒的靖绥时代》(Appeasing Hitler: Chamberlain, Churchill and the Road to War

2.《我教过的孩子们以及他们教会我的东西》(Some Kids I Taught and What They Taught Me

3.《隐形女性》(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4.《背叛“疾风世代”》(The Windrush Betrayal:Exposing the Hostile Environment

5.《跟我来,哥们儿》(Follow Me, Akhi: The Online World of British Muslims

6.《毛主义》(Maoism: A Global History

7.《真理部》(The Ministry of Truth: A Biography of George Orwell’s 1984

8.《地下世界》(Underland: A Deep Time Journey

9.《年轻寡妇的宾馆》(Guest House for Young Widows: Among the Women of ISIS

10.《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 – Herself Alone: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Vol Three

11.《克里姆林宫的冬天》(Kremlin Winter: Russia and the Second Coming of Vladimir Putin

12.《监视资本主义的时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小说类入选名单

1.《这个天堂》(This Paradise

2.《纽伯里波特的鸭子》(Ducks, Newburyport

3.《女孩,女人,其他》(Girl, Woman, Other

4.《墙》(The Wall

5.《托皮卡学校》(The Topeka School

6.《他全看到了》(The Man Who Saw Everything

7.《天堂,我的家》(Heaven, My Home

8.《去加莱,在平常的日子里》(To Calais, in Ordinary Time

9.《女孩》(Girl

10.《旅行者》(The Travelers

11.《颌裂》(Broken Jaw

12.《春》(Spring

13.《尼克男孩》(The Nickel Boys

阅读数 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