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现代音乐中的“叮砰巷”音乐是什么? 它对后世的音乐有什么影响? 它有哪些代表人物?
提起叮砰巷音乐,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不知它是音乐流派还是只是一种名称而已;它和我们所知道的一些音乐(如布鲁斯,爵士)有何联系?
![]()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叮砰巷音乐”是什么吧?
叮砰巷音乐它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喜爱的抒情流行歌曲。
像二十世纪上半叶流行歌曲(POP)实际上就是叮砰巷歌曲的化身。

叮砰巷音乐出现在1880年代。1880年代,乐谱出版开始兴起,位于纽约百老汇大街附近的第28街,聚集了大量的出版公司。
出版公司云集一处,各个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音乐作品,各自聘请音乐人在公司的门市弹奏他们的“音乐产品”,每当人们经过这条街的时候,都能听到“叮砰”作响的嘈杂音乐声,于是人们将这条街称为“叮砰巷”,叮砰巷歌曲的名称因此而来。

从1880年代起,美国的流行歌曲乐谱都被集中摆上了叮砰巷各大出版公司的货架。这些歌曲的内容主要是思念亲人、恋人、家乡这些题材为主,所以深受美国人的喜爱,更勾起那些欧洲移民对故乡的思念,他们通过音乐和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叮砰巷音乐有什么特征呢?
作为一种音乐风格, 叮砰巷音乐具有旋律性强,具有轻松和舒缓的节奏。歌手的演唱比较讲究声乐的技巧,注重咬字和共鸣。曲式以“主歌——副歌”形式的两段体和三十二小节的AABA曲式结构为主。
这种曲构对后来的流行歌曲影响很大,其中这个AABA曲式是1950年代以前大部分白人流行歌曲的模板。它的影响不仅涉及欧美歌曲,也影响中国早期的上海时代歌曲,比如《夜上海》《如果没有你》《玫瑰玫瑰我爱你》都采用这个AABA曲式结构。

叮砰巷的发展和没落
发展
二十世界二十年代,唱片业、广播业、自动点唱机的出现,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路径,叮砰巷也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传播。
在那个年代,酒吧、饭店、咖啡馆都能随处可见,叮砰巷在那个社会得到广泛的流行。

没落
到了1950年代末,叮砰巷歌曲的主流听众都已进入中老年,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日益减退;而此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摇滚更加喜爱。
叮砰巷这种歌曲也就开始慢慢走向没落。但是这种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对摇滚乐产生影响。

叮砰巷代表人物
在叮砰巷歌曲的发展过程中,犹太人音乐家在歌曲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
1888年出生俄罗斯,他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和音乐剧。而且欧文柏林他还不识谱,不会记谱,写歌的时候他就用一个手指在钢琴上找旋律,有助手在一旁做记录。

科尔波特(Cole Porter)
1891年6月9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秘鲁。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小提琴和钢琴的训练,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歌。并在22岁考入耶鲁大学,从那时候,他的音乐天赋更加展露出来。

杰诺米科恩(Jerome Kern)
1885年1月27日出生于纽约,他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十几岁就能熟练弹奏复杂的钢琴曲。
科恩的早期的创作主要以模仿和改编为主,他早期的作品基本属于音乐剧和滑稽剧的范畴。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190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俄罗斯犹太人移民家庭。
受家庭影响,罗杰斯从小就喜欢音乐,并接触到各种类型音乐。在十四岁时候就第一次尝试写歌。
在音乐作品方面,他还很多作品对中国听众广为熟知,例如《雪绒花》《哆来咪》等歌曲。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美国著名的作曲家,1898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俄罗斯犹太人家庭。
他的贡献是把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爵士乐风格结合起来,是美国的爵士乐和欧洲古典音乐得到良好结合。

弗拉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
辛纳特拉出生于1915年12月12日。
他虽未受过正统音乐训练,但却以一副浑然天成的好嗓音和个人表演魅力,将百老汇、叮砰巷、流行歌、爵士乐等曲风相融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弗拉克辛纳特拉是二十世纪美国流行乐坛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人曾将与“猫王”和“披头士”并称为二十世纪流行音乐巨匠。

我是音乐漫笔,喜欢关于音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