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勃朗创作的《刺杀参孙》,是为数不多,详细展示这一场景的画作之一。伦勃朗早期绘画中对情节性的偏爱,对模特所表现的人性特征的极度兴趣,已经预示出他日后的发展。
《刺瞎参孙》又名《参孙被弄瞎眼睛》,典出《圣经·旧约》:参孙是以色列第75代士师。他长大后,受耶和华的爱护,成为力大无比的勇士,使侵略者非利士人感到束手无策,十分恼火。
参孙与一位非利士人女孩在一场不幸婚姻之后,与另一位女子达利拉产生的恋情。参孙被达利拉所骗,被非利士人抓住,挖出他的眼睛。

伦勃朗《刺杀参孙》(The Blinding of Samson)
235×302cm 1636年
法兰克福市国立美术馆
伦勃朗创作的《刺杀参孙》,是为数不多,详细展示这一场景的画作之一。该作也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描绘的是故事血腥高潮,充满激越与恐惧的紧张性。
洞外射进的一束光,照亮画面,呈现出这幕虐待事件,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画面的戏剧性。伦勃朗早期绘画中对情节性的偏爱,对模特所表现的人性特征的极度兴趣,已经预示出他日后的发展。
参孙被非利士人抓住,他的右手正被一名士兵束缚,另一名士兵正用一把剑直逼他的眼睛,鲜血从眼中涌出。
他的整个身体突然抽搐着,看上去十分痛苦。站在前面的士兵用一把长矛抵住参孙以防止他挣脱。

非利士人禁锢住参孙的手,参孙握紧拳头奋力反抗

非利士人用剑直逼参孙的眼睛

被刺瞎的参孙,强烈的疼痛使参孙面目狰狞

参孙因疼痛而卷缩的脚趾

士兵用一把长矛抵住参孙,以防止他挣脱
参孙之妻达利拉,因犯下伤天害理的罪行,带着惊惶失措的表情和胜利的气息,位于画面中心的深处位置,她手中握着参孙的头发,正掀开帐篷准备逃走。这样一个瞬间的动势,抓住了达利拉此时的心理活动。

阴谋得逞的达利拉
由于伦勃朗对光与影的精湛掌握,此画在表现这一主题的众多作品中尤为著名。
与其他巴洛克艺术家一样,伦勃朗也使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场景的某些部分。
在画中,他令光从随从士兵的盔甲反射,从而增加了立体效果。这样的光线令画面更加真实,在色彩上也更加圆润,同时令参孙的受难处于观看者注意力的中心。

士兵盔甲的反光增加了立体效果
作品的尺幅巨大,画布上的人物,几乎与真实的人有着相同的比例,在这样强烈的光线对比下,故事叙述的格外令人畏惧。
士兵们的攻击,强行锁住他的方式,参孙的痛苦等等都被放大,无力的愤怒描绘出了令人震惊的场景。

画面最右侧的士兵怒目圆睁
伦勃朗借用巴洛克风格的纵深式透视,使参孙躺在地上,背后那个紧紧勒着他的士兵,突出强烈夸张的透视效果,参孙的内心活动,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动态中,完全呈现在观看者面前,就好像观看者本身也被带入到这个事件之中。
这样的构图,也给观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抑感,在这里,“正义被扭曲,邪恶占上风”的主题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正要刺入毫无保护的眼睛的邪恶刀锋的剪影,使我们骇然而退,幽暗的洞穴中躁动着的暴力,也使我们不寒而栗。参孙痛苦地扭动着身躯,达利拉带着既害怕又有点幸灾乐祸的神情匆忙溜走。
画面聚集了过多的张力,反而快变成一场闹剧。在伦勃朗早期自画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渲染过重的情况。

士兵紧紧勒住参孙,两人倒在地上形成夸张的透视
关于《刺瞎参孙》
该作为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为伦勃朗根据《圣经》故事而创作;
画作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戏剧性气氛;
该作已预示出伦勃朗日后的发展;
作品也存在伦勃朗早期作品渲染过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