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米尔的第一幅风俗画《老鸨》,显著地展现出维米尔此后作品风格的显著特色,画家将自己隐匿在画中,使其成为唯一一幅有维米尔正面肖像的作品。
无论其他画作多么好,维米尔的画总能从中脱颖而出,仿佛有聚光灯照在他们身上。
——特蕾西·雪佛兰

《老鸨》(局部)
《老鸨》是维米尔的第一幅风俗画,创作于1656年,描绘了老鸨安排妓女招待嫖客的场景。
这幅画中的第四个人——位于画面左侧的年轻乐师,回头望着画外的男子,被认为是维米尔本人的自画像。
虽然《绘画的寓言》中的画师,同样被认为是维米尔本人,但他在画中只给大家留下了一个背影。所以该作可能是唯一一幅有维米尔正面肖像的作品。

扮成乐师的维米尔
维米尔很可能受到卡拉瓦乔画派作品的启发,想要用大幅的画作,展现老鸨为妓女招客的场景。卡拉瓦乔画派的典型特色,就是善于利用明暗光线来刻画“放荡的社会”场景。

老鸨
《老鸨》有两个构图单元,一是嫖客、老鸨、妓女三人所处的画面,另外一个单元由乐师一人构成。

两个构图单元
乐师与嫖客、老鸨、妓女
画面中心,嫖客站在妓女身后,左手手臂环抱着她并将手放在了她的胸上,另一只手正要把金币放入她手中。
妓女眼睛低垂、面目柔和,一只手拿着酒杯,另一只手摊开,准备接下这块金币。
嫖客身旁着黑衣的老鸨探着身子观察着两人,露出了世故而老练的表情。

嫖客、老鸨、妓女

嫖客的手和妓女的手
画面左侧出现了一位似乎十分格格不入的乐师,他身着黑色中袖短衫,头戴黑色贝雷帽,拿着琴端着酒,身体面向嫖客等人所在的画面,然后转过头看向了画外人,面带神秘微笑。
这位乐师的人物设定是一个“虚构的叙述者”,通常出现在带有负面含义的场景中。
乐师背后的背景和嫖客等人背后的暗色背景不同质,也是单元区分的明显线索。

格格不入的乐师
此外,维米尔在这幅画中,通过挂在扶栏上的一块地毯,将画面划分为了上下两个大致均等的部分,并在每个部分分别运用了对应的色彩。
左边的两个人物采用了暗色调,右边两个则采用亮黄色、褚红色和白色。

黑色大衣与色彩明亮的地毯
地毯的右半部分也同样采用了这些亮色,左边部分则通过一件搭在毯子上的黑大衣保持了暗色调的平衡。左右的明暗对比又使得画面纵向一分为二,构图非常精妙。

土耳其风格的地毯
但维米尔摒弃了传统的表达方式,他笔下的人物洋溢着平和与静谧之感。
面画中的年轻女孩,穿着明亮而柔和的黄色,头戴白色头巾,阳光生动的脸庞及衣着,与传统的妓女形象相去甚远。

平和、恬静的妓女
一些评论者认为,这幅画不符合维米尔一贯的风格和表现,因为它缺乏维米尔画中典型的光线。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24岁的维米尔在创作道路上摸索探寻,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后来也真的做到了。
在《老鸨》中,女孩的平和静谧、土耳其风格的地毯、精致的器皿、明快的黄色等,都出现在了维米尔后续的作品中,成为了维米尔的一大特点。
画中显著的明暗对比,更是在他日后的作品中被发挥到了极致,使维米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光之大师。

精致的酒杯与青花瓷酒壶
关于《老鸨》
作品被认为是维米尔的第一幅风俗画;
描绘了老鸨安排妓女招待嫖客的场景;
画面中的乐师是一位虚构叙述者,普遍认为他是维米尔本人;
《老鸨》已展现出维米尔此后作品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