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4月正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的日子。然而一年过去之后,我们不仅没有迎来另一部攀上影史票房高峰的电影,连什么时候能再走进影院都是未知数。
近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下发了6条防疫期间提高经济的指南。作为好莱坞的所在地、全球影视产业的中心地带,加州的复工无疑会成为被全世界同行关注的、充满仪式感的事件。
自3月12日加州取消一切人数超过250人的集会开始算起,好莱坞的影视产业已停摆超过一月。知名影评人周黎明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只停拍一个月,对大片的影响还不那么大。”然而根据目前业内最乐观的估计,好莱坞也至少要到7、8月份才能正式重启。
在那之前,电影市场应该如何复工?我们又该如何重建影视从业者和观众的信心?或者正是无数影迷此刻所牵挂的问题。
不可承受的费用之重
根据加文·纽森于3月19日宣布的“全州命令”,所有居民必须待在家中,直至5月15日。
对于那些被迫停拍的剧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以《碟中谍7》为例,停拍一天给剧组造成的损失高达上百万美元。而那些“差一点就能杀青”的剧组,比如只剩5天时间的《算牌人》,疫情将会大幅度拉长其创作战线。即使未来复拍,也意味着剧组要重新协调演员及工作人员的时间,这又是一笔新费用。
由于疫情已扩展至全球,剧组还将失去其余国家及地区的政策激励及减免政策所带来的红利。许多好莱坞剧组都喜欢到澳大利亚取景拍摄,因为在当地拍摄的剧组均可以得到16.5%的拍摄地点补偿。但如今看来,要说服好莱坞演员坐八小时飞机去海外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传出汤姆·汉克斯夫妇在澳洲拍摄猫王传记片被感染的消息之后。
那么这些经济损失将由谁来承担呢?知情人士透露,新冠疫情或许并不在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之内。尽管过去的《耶稣受难记》及《成吉思汗传》因为雷暴天气这样的“天灾”,或是核试验地辐射这样的“人祸”得到经济赔偿。但许多财产保险公司均把传染病、疫情排除在大多数保险范围之外。

《耶稣受难记》拍摄时,剧组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雷暴天气,不得不停止拍摄。
在此情况下,剧组只能要求工作人员签署附加协议。过去,剧组们曾把道德条款补充进合同里,要求电影中的关键角色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在合同期限内还是在合同期限之外,如果犯下了或者被指控违反了州或者联邦法律的重罪,或者有道德沦丧的行为,那么发行商有权终止合同。
如今,“新冠条款”的出现也越来越普遍,一位消息人士向Deadline(编者注:美国知名在线杂志,本文来源)展示了他签署的补充合同,上面写着:本人清楚自己已进入人群高密度区域,尽管剧组将尽全力保障生命安全,但仍有一定风险。如被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剧组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现阶段剧组没有任何实际举措能保障剧组的安全,如果你不想签,那就意味着你将失去这份工作。”
实时防疫
电影剧组可以暂时停拍,但对于电视制作人和那些边拍边播的节目来说,工作还得继续。相关人士也想出了一些保障基本运转的方法,从办公室到餐厅、影棚,这些方法或许对国内准备复工的影视从业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是要求所有人在正式进入工作之前,先接受快速抗原检测。当前,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主要检测方式,但该方式对检测仪器、实验室标准及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出结果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采用快速抗原检测,则可以在15-20分钟之后得到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后,所有工作人员仍需填写健康调查表,并接受体温检查和卫生培训。Deadline计算,这一过程或许会导致每人的上班时间推迟一个半小时。

图源:Eric McCandless/ABC
棚内的摆设也应当根据防疫要求作出调整,尤其是避免公用物品、自助餐点的出现。所有餐食应该预先包装,并以单份的形式发放到工作人员手里。用餐时间也应当错开,以减少人群密度。
针对演员镜头前不能身着防护设备工作的特殊要求,这份工作指南也指出了保护演员的要点。比方在酒店或影视基地设立“安全区域”,避免制作人员与外来人接触;现场的工作人员应当只保留最小规模,并对留在现场的人再次进行小组划分;除了出镜演员,其余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等等。
这份指南甚至对拍摄内容也作出了要求。除了基本的避免在人流密集处拍摄、减少动作戏之外,还有一些人甚至担忧,影视作品中是否应该减少反映疫情前生活的场景。“目前来看,不能出门会是我们接下来的生活常态,那作品里再出现家庭晚宴,或是去餐厅还合适吗?”
“与病毒共存”
日前,美国佐治亚州州长布莱恩·坎普宣布了一项看上去似乎有些激进的措施——该州的电影院将被允许在4月27日重新开放。他还表示:“如果继续封锁下去,我们不仅将彻底摧毁美国经济,而且还将彻底摧毁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不会被摧毁还不能下定论,但我们的生活的确发生了质的改变。一年前的4月正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的日子。然而一年过去之后,我们不仅没有迎来另一部攀上影史票房高峰的电影,连什么时候能再走进影院都是未知数。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剧照
影院的惨状从全球第二大、美国第一大院线AMC的情况就能可见一斑。4月7日,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全球将AMC的评级从B级下调至CCC-级,包括CEO亚当·阿伦在内的600名员工暂时停职,以保存现金。在国内,影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全国已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注销,且这个趋势在疫情结束前还会持续。
“影院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我们不能永远关闭。”一位独立剧院的老板罗克·罗曼在采访中对Deadline表示。
目前,针对影院复工,AMC及其他连锁影院也在考虑一系列防护措施,例如推出“棋盘式”座位,切断观众与前后左右的接触。或是引入无人售票、检票机制,为观众提供消毒工具等。但这样一来,单次放映的最高上座率也只有50%。对于像《007:无暇赴死》这样的大片,就势必需要更多的银幕以补偿失去的票房。
可以想见的是,下半年影院复工后,片方将会面临的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排片制度。一方面,劣质电影会在竞争中淘汰;但另一方面,一些小成本的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可能会彻底失去院线上映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影院按照现有预测在7月正式复工,那么定档7月17日上映的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大片《信条》或许会彻底席卷影院排片,挤占剩余的放映空间。

《信条》剧照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时,好莱坞的电影事业曾因疫情遭遇重创。当时,有80%至90%的美国影院关闭了2至6个月,上下游的电影销售、电影制作环节也受到极大影响。派拉蒙(Paramount)在1918年至1919年期间损失了近200万美元,后期电影院重新开启时,观众也花了一年半时间才重新回归银幕。
但这场持续一年的疫情却让电影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的长度和人们购买电影票的方式变了,制片厂制度由此建立。如果没有疫情,我们或许还在看5到10分钟的短片。制片、发行、放映合并的商业模式也不会太早出现。新冠疫情会不会再次改变整个行业的结构?逐渐没落的汽车影院又会不会因此重新焕发生机?或许几年后会有答案。
就像一首摇滚歌曲唱的:“演出必须继续。疫情正在重塑影视娱乐产业,有的东西加速瓦解,也有的东西悄然诞生。1918年处于起步阶段的好莱坞,尚且花了约2年的时间才恢复盛况,那么7月我们能真正等到好莱坞吗?那时候的好莱坞,又会是什么样的新面貌,将会是未来最值得观察的变化之一。
参考:
1. Deadline: Reopening Hollywood: From Insurance To Testing, Crowd Scenes & Craft Services, Here Are The Pandemic Problems Studios Are Trying To Solve Before TheRestart
2. Deadline: Reopening Hollywood: How Theater Chains Will Try To Restore Customer Confidence InMoviegoing